首页 理论教育 武汉大学校史新编:珞珈山吸引知名学者,师资队伍迅速壮大

武汉大学校史新编:珞珈山吸引知名学者,师资队伍迅速壮大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自1932年珞珈山新校舍第一期工程竣工后,一大批知名学者云集珞珈山,使学校师资队伍的规模得以迅速壮大,质量得以迅速提高。学校为带有家属的教授在一二区兴建了教授住宅,在山北为单身教授建有珞珈石屋及住宅楼。住在石屋的知名教授李剑农、任凯南,人称“石屋二老”。

武汉大学校史新编:珞珈山吸引知名学者,师资队伍迅速壮大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自1932年珞珈山新校舍第一期工程竣工后,一大批知名学者云集珞珈山,使学校师资队伍的规模得以迅速壮大,质量得以迅速提高。如新聘教授,1932年22人,1933年13人,193年9人,1935年9人,1936年12人,1937年18人。如中文系的刘永济、刘異,哲学教育系的范寿康、程乃颐、王凤岗,史学系的吴其昌、方壮猷、陈祖源、郭斌佳,法律系的燕树棠、吴岐,政治系的刘乃诚、缪培基、樊德芬、邵循恪、鲍必荣,经济系的刘秉麟、陶天南、朱祖晦、伍启元、韦从序、钟兆璿,数学系的刘正经、吴大任,物理系的查谦、江仁寿、马师亮、葛正权、严顺章,化学系的张江树、陶延桥、邬保良、叶峤、徐贤恭、钟兴厚,生物系的高尚荫、汤佩松、章蕴胎,土木系的丁燮和、丁人鲲、余炽昌、邢维棠、方墉、涂允成、王敬立,机械系的萨本炘、沈三多、笪远伦、孙云霄、谭声乙、程千云、曾锐庭,电机系的白郁筠、顾谷同、陈季丹、陈炳基,农艺系的涂治、李先闻、杜树材、冯肇传、严家显,以及体育部的蒋湘青等知名专家学者,都是在珞珈山新校舍竣工后来到学校执教的,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力量。

学校为带有家属的教授在一二区兴建了教授住宅,在山北为单身教授建有珞珈石屋及住宅楼。住在石屋的知名教授李剑农、任凯南,人称“石屋二老”。据1935年6月统计,住在一区18栋的教授共有30户,其中1932年及以后新聘教授占了三分之一。他们是:中文系的徐天闵、刘永济,化学系的陶延桥,外文系的陈源、李儒勉,哲学教育系的高翰,法律系的皮宗石、蒋思道、葛扬焕,政治系的周鲠生、张有桐,经济系的陶因、杨端六、刘秉麟、陶天南、朱祖晦,数学系的汤璪真、吴维清、刘正经,物理系的查谦,化学系的陶延桥、黄叔寅、王星拱,生物系的汤佩松、钟心煊,土木系的缪恩钊、丁燮和、余炽昌,机械系的郭霖,农艺系的叶雅各以及工学院院长邵逸周。一区18栋,地势开阔,避风向阳,山下还建有附属小学,教授们在这里潜心著作,产生了许多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学术成果。(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