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类管理类联考·海滨逻辑:考点解析

经济类管理类联考·海滨逻辑:考点解析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换一个角度,只要排除这种“B导致了A”的可能性,就对推理起到排他因的支持作用。例如,昨天北京时间12点整,美国西部刮龙卷风,同时中国石油公司北京分公司发工资。这种错误在试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绝大多数有这一特征的题目都是考的这一考点。即由共同原因C,导致了A和B两个现象同时出现。这种考法的试题在历年联考真题中出现过多次,所以考生务必了解和掌握。

经济类管理类联考·海滨逻辑:考点解析

因果倒置题目的特征非常明显,就是当两个现象A和B同时出现,就人为地归了一个因果关系,即认为是A导致了B。因果倒置所描述的A和B两个同时出现的现象通常是经过统计调查显现出来的结果,因此绝大多数因果倒置题目都涉及了一个统计调查问题。

“A和B同时出现”就认为“是A导致了B”,即“A、B同现→A导致了B”,在这个思维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就是基于同样的事实,很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是B导致了A”。如果指出这种因果倒置的可能性,就对推理起到削弱作用。而换一个角度,只要排除这种“B导致了A”的可能性,就对推理起到排他因的支持作用。因此,因果倒置特征可以适用于任何日常逻辑题型,所以,考生不要拘泥于各种题型的束缚,而是要研究更关键的、所使用的“思维方法”问题。

注意:因果倒置错误题目是问“仅凭A、B同时出现”就得出“是A导致了B”这个思维过程有什么问题,而不是让我们判断“是A导致了B”是否符合现实情况。事实上,确实真的有可能“是A导致了B”,而不是“B导致了A”,但是我们所要质疑的不是事实到底是什么。我们质疑的是这样的思考过程其缺陷是什么。只要指出了因果倒置这种可能性,即指出了推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就对推理构成削弱,而不要去追究日常生活中事实到底是“谁导致了谁”。

下面将“针对有因果倒置特征的问题”作一个全面的梳理。

在“A、B同现→A导致了B”这个推理过程中,“A、B同现”的可能性有以下三个:(www.xing528.com)

(1)无因果关系(时间上巧合)。例如,昨天北京时间12点整,美国西部刮龙卷风,同时中国石油公司北京分公司发工资。两个现象同时出现,请问:是刮龙卷风导致发工资呢?还是发工资导致刮龙卷风呢?我们发现都非常荒谬,其原因就在于二者之间根本没有因果关系,既然没有因果关系,还能够同时出现,这就是一种时间上的巧合而已。描述了半天,结果没有因果关系,太无聊,所以考试中从来不考这种情况。

(2)有因果关系:但可能“是A导致了B”,也可能“是B导致了A”。因为,所给出的信息只是一个“同时出现”而已,根本无法判断“到底是谁导致了谁”,因此,就有两种可能性。如果推理直接判断应该是某一种可能性的话,那么就忽略了另外一种可能性。这种错误在试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绝大多数有这一特征的题目都是考的这一考点。

(3)CAB。即由共同原因C,导致了A和B两个现象同时出现。例如,某人早上起来,发现牙痛得厉害,同时脸上也起了痘痘,那么,请问:是牙痛导致脸上起痘,还是脸上起痘导致牙痛呢?我们发现它们之间相互解释都不合理,而真正的原因可能是“上火”导致了“牙痛”和“起痘”两个现象同时出现。这种考法的试题在历年联考真题中出现过多次,所以考生务必了解和掌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