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城市公共艺术:美学交流与公共领域的介入

上海城市公共艺术:美学交流与公共领域的介入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由此可见,这种对城市雕塑的规划布局事实上与城市区域空间的划分之间保持了高度密切的联系,涉及如何按照城市区域空间分布情况来创作和设置城市公共艺术或城市雕塑的问题,同时还意味着在城市雕塑的建设方面需要兼顾到这些区域空间的历史文化、社区网络、环境脉络等具体的空间特性。

上海城市公共艺术:美学交流与公共领域的介入

2004年7月,为促进上海城市雕塑建设朝着更有序的方向发展,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布了《上海市城市雕塑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3]明确提出要以上海市行政辖区内的城市公共空间为范围,根据上海城市发展总体要求和空间景观总体意象,确定城市雕塑的空间分布形态,发挥城市雕塑的审美引导与文化标志作用,通过城市雕塑建设,全面提升上海城市生活和居住的空间环境品质,至2020年建成重要城市景观雕塑100座,城雕集中展示区域50片,以及包括居住区、工厂企业及街头雕塑小品在内的雕塑5000座,逐步形成若干座体现上海城市形象的标志性雕塑。《规划》在这个总体性目标之下,又基本确定了市域与中心城这两个层面的城市雕塑规划布局:市域层面结合城市海陆空门户、城市发展轴、郊区重点城镇和产业区,确定城市雕塑建设的重点区域;中心城层面建构“一纵、两横、三环、多心”的城市雕塑空间布局结构。其中,所谓的一纵为黄浦江滨江景观轴,两横为苏州河滨河景观轴和延安路世纪大道东西向城市景观轴,三环为内环、中环、外环景观轴,多心即商务区、市级商业中心及副中心、历史文化风貌区及大型生态绿地等重点区域、重要节点雕塑景观体系(见上海城市雕塑总体规划附图)。除此之外,上海市人民政府还提出,将致力于形成一个以策划人、艺术家为创作主体、艺术委员会为评审主体、广大市民为评议主体、市区两级城雕管理部门为推进主体的“四位一体”的城雕建设运作机制。[4]

由此可见,这种对城市雕塑的规划布局事实上与城市区域空间的划分之间保持了高度密切的联系,涉及如何按照城市区域空间分布情况来创作和设置城市公共艺术或城市雕塑的问题,同时还意味着在城市雕塑的建设方面需要兼顾到这些区域空间的历史文化、社区网络、环境脉络等具体的空间特性。因而,特别是在对中心城区的城市雕塑布局上,《规划》还在城市雕塑题材分类[5]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的区域空间做了特定雕塑题材的整体定位:黄浦江、苏州河等水岸地区的城市雕塑景观体系对应着历史文脉、艺术文化题材的城市雕塑,以此反映城市历史的记忆和水岸文化特色;延安路、世纪大道东西向雕塑景观主轴线对应艺术文化、国际文化交流题材,以反映当代城市文化和展现上海海纳百川、兼容并蓄、面向世界的胸怀与气度;商务区、商业中心和城市门户区,海陆空出入口的公共活动中心雕塑景观对应艺术文化、民俗生活题材,通过门户形象体现上海的特色;历史文化风貌区和历史文化名镇雕塑景观对应历史文脉题材,体现城市文脉的延续;道路沿线、高架、桥梁或地区轨道交通沿线的雕塑景观对应艺术文化、民俗生活题材,反映当代城市风貌,等等。[6]

实际上,如此定位不单与国务院于2001年5月11日批复同意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2020年)》[7]中欲将上海建设成为面向21世纪、体现国际大都市水平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对上海中心城空间“多心、开敞”区域性建设的发展方向保持了基本一致,而且将不同题材、具有不同文化象征功能的城市雕塑设置到相应的城市区域空间中,则在意味着这些雕塑本身象征了不同区域空间的文化气象的同时,也体现出城市雕塑对特定区域公共空间的文化意象所具有的塑造作用。因而,从上海这座城市多元的区域空间划分和对区域空间文化的多元塑造,以及从城市公共雕塑与城市区域空间的对应关系中反映出的城市公共文化的多元价值取向与城市空间的多元文化特性,都从根本上决定了或体现出这一时期上海城市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表征而具有多元化的文化公共性取向。同样的,这种由城市区域规划和城市雕塑规划来决定何种公共雕塑适合于设置在何种空间,什么题材的城市雕塑象征着区域空间怎样的文化,也恰好说明了此时上海城市公共艺术作为公共文化象征的公共性受到了城市建设者和规划者关于城市区域多元化发展理念和城市雕塑规划理念的共同建构与形塑,或者说是与这些区域空间中人为或自然形成的文化传统、社群关系之间保持着某种关联——如迈尔斯所说的那样,当艺术一碰上公共空间,它就可能会在艺术、城市空间形式及人际关联模式之间巧妙地形成一种可解读的关系。[8]

(www.xing528.com)

图4-1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此外,人们对于这座城市的文化历史传统、城市未来文化走向的多元化理解,对上海城市公共艺术或城市雕塑之公共性功能与价值而言,也同样起到了某种建构或塑造作用。如果将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这座一直作为上海标志的公共建筑视为人们如何理解或认识上海城市文化精神的一种表达与表现的话,那么,它作为一种雕塑化了的建筑或建筑化了的雕塑,也以艺术的形式体现了人们对于上海城市文化多元化的理解:它那由11个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晶莹球体创造出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象(图4-1),正象征了上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文化精神与多元文化在上海的汇聚,这既是对上海城市文化多元历史传统的一种理解,也是对将来城市文化多元发展方向的一种理想建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