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榜眼曹履泰:清道光时期的文化都昌之闻人

榜眼曹履泰:清道光时期的文化都昌之闻人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曹履泰二十六岁时参加清嘉庆丙子科本省乡试,中副举,在乐安县任教谕棒满;清道光辛巳年中举人;保举候选知县期间,又于清道光癸巳科会试中进士,殿试一甲第二名,榜眼及第,其时曹履泰四十三岁。榜眼及第后,曹履泰任翰林院维修、国史馆纂修,掌陕西道监察御史。曹履泰提兵进剿。曹履泰随后督队穷追,陈终被擒杀,此乱遂平。曹履泰地位显赫,荣宠至高。

榜眼曹履泰:清道光时期的文化都昌之闻人

冯唐波

曹履泰,派名敏政,亦名昕,字曙珊,号树山,又号泰履,清乾隆庚戌年(1790年)生于今都昌县芗溪乡马垅村委会湖下曹家。他在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癸巳科举殿试中高中榜眼,后官居要职,威名显赫,是封建社会后期都昌县最有影响的人物。

曹履泰二十六岁时参加清嘉庆丙子科(1816年)本省乡试,中副举,在乐安县任教谕棒满;清道光辛巳年(1821年)中举人;保举候选知县期间,又于清道光癸巳科(1833年)会试中进士,殿试一甲第二名,榜眼及第,其时曹履泰四十三岁。榜眼及第后,曹履泰任翰林院维修、国史馆纂修,掌陕西道监察御史。1840年,曹履泰因丁父忧归家,期满后任兵部给事,旋为掌印官。清咸丰辛亥年(1851年),六十一岁的曹履泰分巡广东惠、潮、嘉兵备道(今惠州、潮州、梅州一带),又被调署雷、琼兵备道(今雷州半岛和海南省),被任命为中宪大夫,后被晋封为通奉大夫。从曹履泰有文字记载的经历和后代流传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知道,他学问高深,入翰林院,修国史,清咸丰帝曾在他处读书,他是清咸丰帝的老师。他六十一岁时出任广东一带的兵备道,受命于危难之际,此时正是太平军在两广地区大举起义时期,足见其深得清咸丰帝的信赖。

清咸丰甲寅年(1854年),陈阿亮起兵造反,啸聚于潮州河对岸的东津乡。曹履泰提兵进剿。陈不敌,率众逃往揭阳。曹履泰随后督队穷追,陈终被擒杀,此乱遂平。(www.xing528.com)

曹履泰谦恭礼让,诚信孝义。他事母至孝,母亦督教严厉。他少年时遇母怒,必长跪不起,待母欢颜方才起身。他笃信师友,在任京官时,对朋友屡有馈赠,毫不吝啬,待到广东为官时,凡师友已谢世者,仍厚待其子,关爱如初。他认为“为治首在得人”,重视地方英杰的选荐提拔,公道不偏,“虽亲故子弟,无毫发私焉”;而在叙功时,他虽居功却不享功,更不自傲。江苏巡抚丁日昌对他的为人褒赏有加。

曹履泰地位显赫,荣宠至高。他晚年与粤督有隙,于是效仿家乡先贤陶渊明辞官归籍,然而粤琼地方官员和绅士对他颂扬敬爱。现存的一副由潮州府属绅耆士庶同顿首拜、恭颂曙珊曹大公祖大人德政的丈余长的缎制对联曰“五年露冕宣风岭海瞻同生佛,八月歌铙奏凯鳄蛟扫若轰雷”。这副对联正是曹履泰回家之时潮州府人士敬送的。

回籍后不久,其母亲去世,他悲伤不已,逾年也卒,享年七十一岁,其时为清咸丰辛酉年(1861年)农历八月初五。曹履泰被葬于今鄱阳县响水滩魏姓屋背,与其母冯太夫人并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