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康熙《静宁州志》例言:历代通渭地方志考述

康熙《静宁州志》例言:历代通渭地方志考述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康熙]《静宁州志》共有序文四篇,序一为翰林院修撰陕西学政王云锦所撰,序二为陕西平凉府知府王全巨所撰,序三为署巩昌府靖远同知王坦所撰,序四为静宁州知州黄廷钰所撰。[康熙]《静宁州志》序,不在此书收编之列。因吴之珽所撰例言十四则,专门提及修撰《安定监志》之事,故仅将吴撰例言收录。图8-13[康熙]《静宁州志》例言他志典礼,直列庙祠名,其制不存焉。时丙申秋日若谷吴之珽澷识图8-14[乾隆]《静宁州志》凡例

康熙《静宁州志》例言:历代通渭地方志考述

康熙]《静宁州志》共有序文四篇,序一为翰林院修撰陕西学政云锦所撰,序二为陕西平凉府知府王全巨所撰,序三为署巩昌府靖远同知王坦所撰,序四为静宁州知州黄廷钰所撰。[康熙]《静宁州志》序,不在此书收编之列。因吴之珽所撰例言十四则,专门提及修撰《安定监志》之事,故仅将吴撰例言收录。(图8-13)

吴之珽例言

静宁州志,远莫谱矣。断简所留惟见万历、顺治间二缺编,前编漫无义例,一账簿尔;后编稍胜,而移掇事实,窜易姓名,惟是褊心,并乱厥笈。今兹纂著,盖刊落原文,无几言矣。虽云述旧,实同创始。一郡沿革备有千古,故志未核,影响无根。如不知水洛之为宋金县而以为元置;不知德胜之于两朝为砦,而以为古州,不知金置六县,不知通远军之为今巩昌,而入王德于人物,此其大昧者。今据宋、金二史及浚谷府志,参考撰定。好古君子或有取云。

他志山水,姑列其名,旧编亦然,又多舛错,今仿《水经》例,详为二篇,支分派别,脉络相属。足当卧游矣。然周遭往返几二百里,分局同人,躬亲遍历,盖亦云核。

城池,官署以下诸建置,并为总纪,例从变。而赋役、风土,并为详书(古志未悉,古也),法从同。

图8-13[康熙]《静宁州志》例言

他志典礼,直列庙祠名,其制不存焉。今仿古人纪礼,略征故实。观其文,孰可知礼矣。文庙祭品,并依祀典书,物容未备,庶几簿正祭器之义,则有司存。

一命之微,亦关职守,覃恩所及,更征锡类,故志概逸焉。搜碑碣,捡家乘,嘘苑灰于復然,白骨而生肉。自宋迄明,共若干人。

故志官师,人尽为传,然凭臆低昂,毫无征实,又所贬讥,直近詈矣。选举亦然,今概加汰,约为二表。惟是贤者立传,则时详之。(www.xing528.com)

宦迹人物传,除旧史本传,及浚谷府志一二,余并重订,益以新著,而自名贤以外,更为循卓。遗献诸目广善类也,然详略不一,各如其人,表彰所及,悉採公论。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兵戎,国之大事,故志弗详,今据历史,益以近事,而以防御诸弁附之,颇致阴雨绸缪之意,总曰武备志。

安定监,静宁一巨镇尔,例不当特有志,然去州二百里,山川既殊,风景亦异,不特志,将不悉,盖详监所,以详州云。

州志艺文,自明迄今,名作无几,略为删逸,而其诗,疵类尤多,至辄易其字句,极知僭踰,然言之不文,行之不远,知我罪我,听之其人。

末世志乘分门析类,破碎史体,名流所讥,兹故多为总纪以矫之,然纲举目张,条理自见。惟是仓悴涉猎,疑为未便,因变例为句读,夫数百年之书,非成于一人之手,故踵修之余,皆登旧叙,礼也。今故志尽讹,业已更张,原引云云,亦冰炭矣,故从逸。

是编凡十一志二表,脱稿于二月十六日,中间历闰,迄四月大尽日,总十旬而文粗定,每草一篇,澹翁示意,稿率三易,反复参详,或至数四,自春至秋,夜以继日,亦兢兢矣。然因陋就简,卒不能免。是役也,佐子杀青者,江子彝珍也,书登梨枣者,赵子绍兰也。

时丙申秋日若谷吴之珽澷识

图8-14[乾隆]《静宁州志》凡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