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路交通事故车速鉴定方法和案例分析

道路交通事故车速鉴定方法和案例分析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午2时许,一辆由西往东行驶的小型客车(甲车)行驶在靠近隔离带的快车道上,右前方有一辆二轮摩托车,同向行驶在甲车右侧的慢车道上。事故分析 本案属于典型的汽车横向碰撞二轮摩托车事故。但本案中甲车上安装有行车记录仪,清楚地拍摄记录下事故发生的全过程。图10-10 小客车与二轮摩托车横向碰撞事故现场图图10-11 事故现场照片车速计算 从视频资料可清楚看到甲车驶过路面减速带的画面。

道路交通事故车速鉴定方法和案例分析

事故概述 某市一国道,东西走向,双向4车道,中间以绿化隔离带相分隔。下午2时许,一辆由西往东行驶的小型客车(甲车)行驶在靠近隔离带的快车道上,右前方有一辆二轮摩托车,同向行驶在甲车右侧的慢车道上。事故路段绿化带开了一个宽为7.60m的缺口,供对向行驶的车辆在此掉头。为防止岔路口处发生交通事故,在岔路口以西10多米处的路面上设置了多条黄色减速带,警示由西往东行驶的车辆到此要减速。

事故发生前,乙车在临近隔离带缺口时突然向左转弯欲通过岔路口,甲车驾驶员发现险情后实施了紧急制动,但仍与乙车左侧车身发生横向碰撞。碰撞后乙车侧翻沿甲车行驶方向刮地滑行28.80m停止在隔离带旁,甲车则继续制动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在乙车的后方,路面上留下甲车三轮长短不等的轮胎制动印迹,最长为左前轮长39.50m。事故路段为干燥沥青路面。事故现场图和现场照片参见图10-10和图10-11。

事故分析 本案属于典型的汽车横向碰撞二轮摩托车事故。乙车在路面上留下了车身刮地痕,甲车也在路面上留下了制动的轮胎印迹,显然,我们可运用第5章介绍的汽车横撞二轮摩托车的车速计算公式进行常规的车速鉴定。但本案中甲车上安装有行车记录仪,清楚地拍摄记录下事故发生的全过程。我们优先采用行车记录仪记录的视频资料进行车速鉴定。

978-7-111-51448-0-Chapter10-22.jpg

图10-10 小客车与二轮摩托车横向碰撞事故现场图

978-7-111-51448-0-Chapter10-23.jpg

图10-11 事故现场照片

车速计算 从视频资料可清楚看到甲车驶过路面减速带的画面。我们取从西往东第1条到最末一条减速带的距离为参照物,根据办案方提供的实测数据,甲车驶过第1条到最末一条减速带的行驶距离为L=10.30m。该视频1s时间内包含25帧画面,则每相邻两帧的时间间隔为τ=0.040s。取视频图像画面的底边线与第1条减速带重合为第0帧,如图10-12a所示;当视频图像画面的底边线与最末条减速带重合时,可数出为第11帧,如图10-12b所示,则甲车驶过L距离所经历的时间为

978-7-111-51448-0-Chapter10-24.jpg

将L、t甲值代入式(10-1),得

978-7-111-51448-0-Chapter10-25.jpg

类似地,我们也可以依据视频资料计算乙车驶向岔路口时的速度。但路面上没有适当的参照物,我们就选取乙车驶向岔路口过程中所经过路面上的一团白色泥土印迹作为参考点,以乙车车头经过此点的画面作为第0帧,如图10-13a所示;读出乙车车尾通过该参考点的画面为第7帧,如图10-13b所示,则t=0.28s。根据车辆信息,乙车车长为L=2.01m,则

978-7-111-51448-0-Chapter10-26.jpg

978-7-111-51448-0-Chapter10-27.jpg

图10-12 甲车通过减速带的视频截图

978-7-111-51448-0-Chapter10-28.jpg

图10-13 乙车通过白色泥土截图

结论 肇事小型客车在事故发生时的行驶车速约为84km/h。

肇事二轮摩托车在事故发生时的行驶车速约为26km/h。

讨论 本案我们也可以运用常规方法进行车速鉴定。下面我们试用这种方法进行车速计算,并把得到的结果与通过视频资料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www.xing528.com)

乙车碰撞前横穿道路,它沿道路纵向的速度近似为零。甲、乙两车的碰撞属于完全非弹性碰撞,于是,沿道路纵向一个方向的动量守恒表达式为

978-7-111-51448-0-Chapter10-29.jpg

式中,m和m分别为甲、乙两车的质量,根据车辆信息及办案方提供的数据,m=1210kg(连乘员),m=245kg(连乘员);v甲0为碰撞前甲车的行驶速度;v为两车碰撞后的共同速度,可以分别利用乙车的刮地痕和甲车制动的轮胎印迹运用类似制动印公式和制动印公式计算。

首先利用乙车的刮地痕迹长运用类似制动印公式

978-7-111-51448-0-Chapter10-30.jpg

式中,μ为乙车车身与路面的摩擦系数,根据我们在2.3.5节中的分析,摩托车刮地痕超过30m,取摩擦系数为0.45,乙车刮地痕迹接近30m,我们保守地取μ=0.45;S为乙车车身刮地滑行的距离,根据现场图,S=28.80m。将相关数据代入式(2)得

978-7-111-51448-0-Chapter10-31.jpg

我们把乙车刮地痕的起点认为是碰撞点,则根据现场图碰撞后甲车制动距离为S=39.50-18.00=21.50m。运用制动印公式得

978-7-111-51448-0-Chapter10-32.jpg

式中,μ为甲车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系数。根据表2-2,对于干燥沥青路面,摩擦系数取值0.55~0.70,车检报告指出,甲车制动力不合格,整车制动率仅为43.3%(60%为合格),但前轴制动性能良好,前轴制动率为73.3%,后轴为17.2%。考虑到汽车制动时荷重前移,前轴制动力起主要作用,综合考虑,取μ甲高于整车制动率,即取μ=0.50。根据现场图,如前所述,S=21.50m。将相关数据代入式(3),得

978-7-111-51448-0-Chapter10-33.jpg

(m/s)=52.2(km/h)

我们可以把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作为v的范围值,即v=(52.2~57.2)km/h。将v的值及相关数据代入式(1),得

978-7-111-51448-0-Chapter10-34.jpg

但是,v甲0还不是甲车在事故发生时的行驶速度,因为碰撞前甲车已实施了一段距离的制动。甲车制动前的行驶车速应运用末速不为零的制动印公式(2-23)计算,取t=0.20s,则

978-7-111-51448-0-Chapter10-35.jpg

(m/s)=80.6~85.7(km/h)

这一计算结果与利用监控视频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这反过来检验了我们在第5章中阐述的车速鉴定方法是符合实际的。当然,前提是对μ甲、μ等参数的取值正确,这需要通过大量实践的积累。同时,这一比较又充分显示了利用监控视频进行车速鉴定的优越性。凡是附有监控视频的案件,我们应优先采用这一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