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籍研究:财富事实揭示

古籍研究:财富事实揭示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于在书箧中藏银,令族弟代运之事,亦过于离奇。且当时方宗诚之子方守彝侍候在侧,常往来桐城与枣强,何以不用自己儿子运送,而是要用族人,导致“事乃泄”。方宗诚本人的著作确实未在枣强刊刻,但基本上全部刊成于致仕之后,去世之前,不存在无钱刊刻之事。事实上,煌煌九十四卷的《柏堂集》现在存世颇多。以古代为长者讳的传统,这事传播出来的可能性不大才对。所得正当收入当有一万多两。

古籍研究:财富事实揭示

至于在书箧中藏银,令族弟代运之事,亦过于离奇。万两白银,若是金属,过于沉重,下文中也有说到银券,何以不用银券轻便安全。且当时方宗诚之子方守彝侍候在侧,常往来桐城与枣强,何以不用自己儿子运送,而是要用族人,导致“事乃泄”。于理不通。李鸿章代递千两银票之事,属于看不出贪墨所在。做县官若干年,而直隶知县仅养廉银在一年六百至一千二百两[19],只拿出一千两银票来,若非有所隐瞒,恐怕只能算是廉洁了。杨怀志称曾听吴孟复说到方宗诚致仕归里之后:

儿子守彝替他整理书籍,发现在父亲的文稿里,夹着许多金银薄片,大惊失色。方宗诚顿时满脸愧色。儿子一再诘问,他竟半天支吾不出一句话。他见儿子望着那些金银薄片在伤心落泪,只好说出事情的原委。那全是属吏和好友在他卸任离别时送的礼品,他本不想收,但盛情难却。再说为官俸禄除了养家糊口,全用于接济当地的一些穷学生,身无分文积蓄,而自己所写的《俟命录》《志学录》等几十卷,都无钱刻版刊印。[20]

后来方宗诚听守彝之劝将这些金银送回枣强助资兴学。这事也颇可疑,送礼竟然是金银薄片,这种造型对于礼物来说,真是比较奇特。吴孟复生于1919年,而方宗诚卒于1888年,显然没见过,就连方守彝也是卒于1924年,那时吴孟复才五岁,杨怀志称“此事是著名古文学家吴孟复先生所述”[21],恐怕不能是亲闻当事人之述,而是他人转述或文献所载,今日笔者实在找不到他证。就此文叙述其他內容来说,也基本不真。方宗诚本人的著作确实未在枣强刊刻,但基本上全部刊成于致仕之后,去世之前,不存在无钱刊刻之事。若真退了这些金银就没刊刻之资,那么应该是见不到《俟命录》《柏堂集》的刻本了。事实上,煌煌九十四卷的《柏堂集》现在存世颇多。以古代为长者讳的传统,这事传播出来的可能性不大才对。杨文中还提到“卸任回家,属吏和百姓夹道相送,只见他除了四大挑子书外,什么也没有,真可谓两袖清风”[22]。此事《清代野记》记载亦全然不同。《野记》称方宗诚离任时,“乡民数万聚城下,具粪秽以待,将辱之,为新令吴传绂所闻,急以敝舆舁方由他道遁,始免。”二文对比看来,相去甚远,基本完全相反,只能都当成戏说。(www.xing528.com)

《清代野记》所诟方宗诚外表朴素,实则贪酷。称枣强为直隶第一美任,“他人令此,岁可余四万金。方与文忠昵,既无馈遗之繁,又善掊克之术,更以道学蒙其面,所入当倍之,莅枣五年,不下四十万金矣。”计算方法是方宗诚一年贪八万,共做了五年县令,所得不下四十万银子。实际方宗诚自同治十年(1871)上任,光绪六年(1880)夏乞假归,共做了九年多县令。所得正当收入当有一万多两。县令的一年正俸九十两,直隶知县养廉银一年六百至一千二百两,就其高者计算,十年收入共一万二千九百两。但实际要支出家丁仆婢及雇养幕僚等,不可能全部成为净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