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晋文公巧妙退避,暗藏玩弄手谋

晋文公巧妙退避,暗藏玩弄手谋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故事回放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关于他“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一直传为美谈。晋文公只好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晋文公听了狐堰的谋略,领兵攻打曹、卫两国。但晋文公却突然下命令:退避三舍!晋军退避三舍,在城濮驻扎下来。

晋文公巧妙退避,暗藏玩弄手谋

故事回放

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关于他“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一直传为美谈。

话说有一天,晋文公正在朝中处理政事,有人来报:宋国大司马公孙固求见。晋文公立即起身相迎,当年晋文公逃到宋国之时,公孙固对自己十分尊敬,而且宋襄公对自己也很好。一听说公孙固来到晋国,晋文公又惊又喜,惊的是,知道宋国一定有急事相求;喜的是,可以与昔日的老朋友相见。晋文公见到公孙固,立即把公孙固请到了宫中。

公孙固见晋文公如此相迎,心里十分感动。公孙固来不及休息就对晋文公说:“如今楚兵已包围了宋城10天有余,宋国没有别的友邻,只有请晋文公速速派兵解围,如果不派兵,宋国灭亡之日不远矣!”

晋文公一听,左右为难,当年逃亡,宋国对自己帮助不小,何况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呢,但是自己逃到楚国,楚君与自己称兄道弟,对自己更是不薄,这让我如何是好!出兵解围,必与楚为仇,不出兵,对宋国又说不过去,被人家耻笑我,说我忘恩负义。

晋文公只好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晋国大将先轸说:“主公,自从齐桓公一死,中原霸主的位置一直没有人坐,宋襄公想当中原霸主,而其他诸侯国不服气。如今我们大晋国国势强大,兵强马壮,民心统一,其他诸侯国也十分敬仰主公您。我们应该乘此机会确立霸主地位,我们一定要帮助宋国,帮助宋国解围。”

狐偃也同意先轸的观点,但是他也知道晋文公的难处,于是对晋文公说:“主公,我们一定要帮助宋国解围,想当初宋国对我们帮助不少,现在正是我们报答的时候。但是楚国也是我们的恩公,我们也不能直接攻打楚兵,那样更会被诸侯耻笑。我们可以攻打曹、卫两国,这两国现已归楚国,如果被围,楚国必然会撤兵。”晋文公问道:“既然我们知道曹、卫两国已归附楚国,若无缘无故出兵攻打曹、卫,楚国也一定会说我们忘恩负义的。”狐偃说道:“主公,您不会忘了,当我们逃到曹国之时,曹君命兵士紧闭城门,害得我们绕了半个曹城,才走了过去,而卫国国君也是紧闭城门,后是卫国大夫讲情才勉强让我们进去,不但没给我们设宴,而且连住处都不给准备,对我们如此无礼!我们就以曹、卫两国无礼而伐之,楚国也没办法再说别的,更没办法耻笑我们,只能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晋文公听了狐堰的谋略,领兵攻打曹、卫两国。曹、卫乃是两个小国,晋军大兵一压境,就吓坏了,赶快写信向楚君求救。楚君听到这一消息,也大吃一惊,心想:你重耳当初逃到我国时,就和我许下诺言,假如你当了国君,就努力让晋楚两国和睦相处。如果两国发生了战争,你会退避三舍(古时一舍相当于现在30华里)。而今天你却攻打曹、卫两国。曹、卫两国虽然无礼,你也不应该攻打它们啊,因为它们已是我的附属国了。楚国国君立即调遣大将成得臣,让他速去曹、卫解围,因为楚国城内己没有多少兵卒了。而那时成得臣正在攻打来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县南),眼看就可以攻下,却突然接到楚成王的命令。这可把成得臣气坏了,心想:重耳,我真恨自己当初一箭没射死你。成得臣不想放弃现在的大好机会,继续攻打睢阳,派人回信,告诉楚成王攻下宋城后,立即派兵支援曹、卫两国。

晋军一看楚军没来解围,就开始攻打曹、卫两国。这两个小国支持不住,又向楚成王请求支援。楚成王心里也十分生气,心想:成得臣,我的命令你也不听。于是他又派人去告诉成得臣:火速派兵支援曹、卫,如敢违令,定斩不饶。

成得臣无奈,眼看着胜利果实白白丢掉,只有仰天长啸,赶紧调兵去解曹、卫之围。

成得臣对晋军恨之入骨。他对将士说:“对晋军绝不能手下留情。”楚将宛春走上前去对成得臣说:“大将军息怒,我们不必和晋国硬拼。我看晋国出兵解围宋,有两个目的,一是答谢当初逃亡时宋国对重耳的恩德,另一个是他想借此机会建立霸主地位,我们可以派人对晋文公说如果晋军撤兵曹、卫,我们也撤兵宋国,我们同时悄悄地把这个消息告诉宋国。晋文公若答应了,宋、曹、卫都会感激我们,晋国也称不了霸。如果晋文公不答应,曹、卫憎恨他,宋国也会说他过河拆桥,他还是树立不了威信。”

成得臣听后,怒气消了,派宛春出使晋国。宛春见到了晋文公说:“晋楚乃是两个友好国家,您在楚国时,与我家主公称兄道弟,如今你做了晋国国君,两国的关系也很好,我们不应动用武力。我们是否可以商谈一下,你们晋军从曹、卫两国撤兵,我们也从宋国撤兵,大家都不用武力解决,这不两全其美吗?你既帮宋国解围,与我楚国也不伤和气。”宛春刚一说完,晋文公一下子就识破了他的诡计。先轸在晋文公耳边说了几句,晋文公下令:“来 人,把宛春给我绑起来!”

原来先轸给晋文公出了一条妙计,他告诉晋文公:“我们可以暗中告诉曹、卫两国,如果他们同意与楚国断交,我们立即撤兵。我们将宛春扣留,成得臣为人固执,而且脾气暴躁,缺少了宛春这个大参谋,他一定会出兵攻打我们,宋国的都城也就保住了。这三个国家都会为此感谢我们。这样做虽然对楚国不利,但是主公您为了霸业早成,应该如此。”于是,晋文公听了先轸的话,扣留了宛春。(www.xing528.com)

成得臣果然气极败坏,立即出兵攻打晋军。而楚成王得知了这一消息,立即派人告诉成得臣:与晋军能和则和,不要硬拼,要回宛春即可撤兵。成得臣早已气昏了头脑,对楚王的命令置若罔闻,还是率兵去攻打晋军。

晋军将领以逸待劳,等待着楚军。

这一日,成得臣率领着浩浩荡荡的人马直压晋军。晋军将士情绪高涨,早已憋足了劲,准备与楚军决一死战。

但晋文公却突然下命令:退避三舍!众将领不知怎么回事,晋文公说道:“成得臣虽蛮横无礼,但当年楚王于我有恩,没有楚王,就没有我今天,我已答应楚王,说有朝一日我做了晋国国君,如果两国发生了战争,我会退避三舍,以报答楚王的大恩。如今两国开战,我不能食言,也不能忘了楚王的好处。”

晋军退避三舍,在城濮驻扎下来。晋文公心想:成得臣可以见好就收了,我晋文公也对得起楚王了。

但是成得臣不听左右诸将的劝阻,仍然要攻打晋军。他说:“不杀重耳不回师!”

晋文公一看成得臣如此无礼,非打不可了。于是他果断地任用年轻将领先轸做元帅,先轸虽然年轻,但早己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了,而且他熟读兵书,有很突出的军事才能。

两军开战,晋军军心统一,作战英勇。可打了不久,晋军佯败而逃,成得臣一看晋军如此不堪一击,大喜,命人去追。这时晋军鸣锣,楚军以为晋军要收兵呢,追杀得更紧,没想到从右路突然杀出一队战车。原来这是先轸预先调遣好的。楚军大败,将士逃的逃,亡的亡,投降的也不计其数。

晋文公见楚军败势已定,立即收兵,又命令不要杀害楚军俘虏,并把这些俘虏组编成队,派人护送到楚国。从此,晋文公重耳因“退避三舍”没有得罪楚国,替宋国解围报答了宋国,从而如愿登上了霸主的宝座。

手段点拨:

晋文公何其聪明人也!既然帮助了宋国,同时也给足了楚国面子,给自己留下了好名声,真是一箭三雕啊!晋文公的手段虽然够不上狠毒辛辣,但确实让楚国扎扎实实吃了一满嘴黄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