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问题及解决方案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问题及解决方案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造成思政课实践教学组织不力、模式单一,没有特色,活动流于形式。有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对大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素养的提升并未起到实际作用,因此大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低。这些都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学院特色

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已经比较成熟,课程设置具有科学合理性,但是实践教学还不成熟,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学校特点开设一些实践教学,表面上看像是实践教学,比如开展朗诵、演讲、合唱、情景表演、看电影写心得体会等,但这些实践教学内容有的落后于社会发展,有的内容机械单一,年年都是这几项内容,并未与时俱进地加以调整、修正、丰富。同时,教学内容周延性不足,教学结构整体性和层次性不强,无法在大学生的兴趣点和当前热点、焦点问题中找到平衡。即使一些新增的实践教学内容具有强烈时代感,但内容模板化问题突出,部分教师未考虑教学对象的需求与差异,千篇一律地开展教学,引导性有余而思想性不足,学生的抬头率低并且没有兴趣,思政课实践教学没有结合学生专业学科特点,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这在各个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一个现象。造成思政课实践教学组织不力、模式单一,没有特色,活动流于形式。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参与性不高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2]我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整体发展比较薄弱,虽然展开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改革,但进展比较缓慢。当前思政课理论教学已在实践教学上下了一些功夫,但大学生主体实践活动参与度和实效性都不高。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主动参与、主动融入并主动引导实践探索的每个环节。有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对大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素养的提升并未起到实际作用,因此大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低。实践教学被学生认为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或完成的作业,没有把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思政课的理论和实践两张皮没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有的学校则是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结果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这些都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www.xing528.com)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制度有待完善

首先,管理制度存在一定问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已经被列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计划范围之内,但各个学校学院不同,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序的管理模式,有的学校要么管得太严,要么管得太松,最后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缺乏科学的指导与管理,实践教学的效果不大。

其次,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不够健全,缺乏一套完善、系统的考核体系。从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反观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结构过于单一,不利于评价体系发挥导向、反馈、激励作用。同时,不完善的评价体系也反向加重了大学生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应付心理,使得大学生更加不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从而影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发挥育人功能。有些高校即使有考核办法,也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缺乏科学依据,打击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