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一假期:探索中国文化结构

五一假期:探索中国文化结构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前者,以为中国文化作为一种复合体,体现着一与多的统一,就是说整体与个体、思考与行为等,使中国文化既有大传统,又有小传统,两者互相冲击形成中国文化之流。或以为中国文化旨在谐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因而追求“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或以为中国文化是封建权力结构的精神表现,在结构上具有权力崇拜、道德至上、禁欲主义、因循守旧、向度单一等特点。

五一假期:探索中国文化结构

自从1982年中国文化史研究学者座谈会提出文化形态取决于文化结构之后,近几年一直吸引学者展开研究,新说新解不少,有的注意基本形式,有的重视“深层结构”。

关于前者,以为中国文化作为一种复合体,体现着一与多的统一,就是说整体与个体、思考与行为等,使中国文化既有大传统,又有小传统,两者互相冲击形成中国文化之流。

关于后者,有各种模式竞争。或以为中国文化旨在谐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因而追求“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或以为中国文化不是主静的,而是主动的,因此古近学者都着眼于变,史学家注意“食货”沿革,经学家考察礼乐兴等。或以为中国文化是封建权力结构的精神表现,在结构上具有权力崇拜、道德至上、禁欲主义、因循守旧、向度单一等特点。

但近几年引起较大争论的还是“超稳定结构”论。金观涛、刘青峰在《兴盛与危机》《在历史表象背后》等书中,运用控制论系统论数学模型的方法,认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在于它是一个超稳定的系统,相应的意识形态结构属于它的子系统,这个结构又由三个子系统即社会观、价值观和哲学观组成,它以封建一体化所必须的适应态为目标值,以内和谐为条件,占正统地位的便是儒道两种理论体系形成的互补结构。这种超稳定结构论,对于传统文化的结构,从整体上作了相当全面的剖析,不同于某些感想式的议论,因而在学术界引起注意。不同意这一结构说的,多半限于列举具体史实以说明封建社会在长期停滞中仍有变化,不能称作超稳定的系统,但缺乏可资对照的新理论建构。(www.xing528.com)

我不敢苟同“超稳定结构”这一结论,但认为其中提出的问题值得深究。实际上,“五四”时期《新青年》一派思想家,便已提出“尊儒崇道”是旧文化的灵魂,但以为崇道是迷信由方士衍化成的道士思想,并以为国民性中浸透的崇道成分较尊儒更甚,因而他们几乎一致憎恶义和团思想。这种认识被打倒孔家店的气氛所淹没,以后也没有从传统文化结构的角度进行史论结合的研讨。现在超稳定系统论把传统文化结构界定为儒道互补结构占主导,实为七十年来仍然存疑的课题。

1986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