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文化受茶的影响:深度探索

中国文化受茶的影响:深度探索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3000年前的周代就已发现茶树并饮用茶叶。一部茶文化史,就是中国文明发展的一个缩影。饮茶体现了一种和谐,成为礼敬、友谊和团结的象征。茶礼俗是中国文化的历史沉淀。茶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之一。中国的茶文化,反映了不同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民族风情。

中国文化受茶的影响:深度探索

茶又名“茗”、“荼”,最早产于中国巴蜀地区,从南向北、从西向东传播,现已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我国早有饮茶之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3000年前的周代就已发现茶树并饮用茶叶。在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茶被用作能解百毒的灵药。《神农本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秦代以前,茶只是当作一种药材,被称为“苦荼”,它对人的大脑和心脏能起兴奋作用,并可清热解渴。到西汉,茶开始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饮料。三国魏晋南北朝时,饮茶之风出现。到唐代,茶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与柴米油盐酱醋一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开门七件事”,有“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一部茶文化史,就是中国文明发展的一个缩影。

1.茶与日常生活

中国茶文化深邃久远、博大精深。以茶待客会友,以茶馈礼,以茶定亲,以茶贸易,以茶示廉明志,以茶养性怡情,民情风俗与茶不可分离。民间有待客敬茶、三餐泡茶、馈赠送茶、聘礼包茶、结婚大茶、斋月散茶、节日宴茶、喜庆品茶等茶俗,还有“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的茶谚。茶是我国各族人民日常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物件,是民间礼俗、礼仪最重要的载体。它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丧葬祭祀人生伦理及日常交际之中,并被不断礼仪化,形成“以茶待客表敬意”,“以茶赠友寓情谊”,“以茶论婚嫁”,“以茶祭祀”,“以茶丧葬”等茶礼习俗。客来敬茶,是秦汉以来的礼俗。客人来了,可以不招待饭菜,但不能不泡茶。江西宜春地区流行“客来不筛茶,不是好人家”的俗谚。泰顺有“茶哥米弟,茶前酒后”的说法,把茶看得比米和酒还重要。藏族蒙古族有“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以茶祭祀的风俗,古已有之。据考证,最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唐以后,历代朝廷荐社稷、祭宗庙神灵时必备茶。茶不仅被看作“礼敬”的表征,而且用来喻示友谊。茶用于交友赠友,是因为它是极清纯之物,是坚贞、高尚、廉洁的象征,历代文人称其为“苦节君”。饮茶体现了一种和谐,成为礼敬、友谊和团结的象征。“吃讲茶”的风俗,据说起源于朱元璋起兵反元时期,双方发生争执就到茶馆第三者家中,边喝茶边心平气和地评理,消除误会和矛盾。茶在民间礼俗中如此重要,其原因除了我国是茶的故乡外,更重要的是:首先,茶的特性及自然功用与我国传统文化、民间风俗的许多内容如“天人合一”思想相吻合,在民间风俗中同样强调“和谐”、“尊让”;其次,茶能在民间生活中迅速礼俗化;再次,人们在礼仪化的过程中发现,茶是“礼”的最佳载体。茶礼俗是中国文化的历史沉淀。

茶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之一。风情各异的茶俗、茶礼及制茶法,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苗族瑶族有虫茶:苗族先用茶叶喂养大米中的米蛀虫,排出一粒粒黑色粪便,便是虫茶,成为出口的特产茶;云南大理白族三道茶:第一道是苦茶,第二道是甜茶,第三道是回味茶,寓意“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友情难忘”;侗族三杯茶:第一杯糖果茶,第二杯糖辣椒茶,第三杯蜜饯茶;布依族油茶:黄豆、玉米花、糯粑、芝麻放入油锅,用大火炒黄,后与炒好的茶叶一起配上清水、葱姜、盐等煮沸去渣成茶水饮用。还有拉祜族竹筒茶,回族八宝茶,布朗族酸茶(入土发酵一个月),傣族烤茶,畲族新娘茶(新娘向宾客敬献新娘茶),彝族盐巴茶和罐罐茶,蒙古族的奶茶土家族甜酒茶。撒拉族和回族的麦茶,藏族的酥油茶,四川成都的盖碗茶,广东潮汕地区的男子工夫茶和女子的女子茶,等等。在茶文化的发展、进化过程中,制茶工序不断完善,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制茶法先后有唐饼茶、宋团茶、明叶茶、明泡茶、清沏茶等,可以制出绿茶红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等。中国的茶文化,反映了不同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民族风情。

2.茶与婚姻

茶文化在生活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茶在婚姻中起重要作用。旧时把整个婚姻的礼仪总称为“三茶六礼”。其中“三茶”,指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洞房时的“合茶”。故“三茶六礼”成为明媒正娶的代名词,茶为明媒正娶之信物。在不少地区,茶礼几乎成为婚俗的代名词,它象征纯洁、坚贞和多子多福。“茶性最洁”寓意爱情纯洁无瑕;“茶不移本”喻示爱情坚贞不移;“植必生子”、“茶树多籽”表示子孙繁盛、家庭幸福。“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浙江西部婚俗中,媒人说媒俗称“食茶”。在回族婚俗中,男方请媒人去说亲称“说茶”,成功后,拿茶叶等礼物去感谢媒人,称“谢媒茶”。定亲时,茶也为必备礼物,甘肃东乡族定亲时男方送给女方几包细茶作为定亲礼品,称“订茶”。拉祜族人订婚时,别的可以不带,唯有茶是万万不能少的,“没有茶就不能算结婚”。湖北的黄陂孝感一带,男方的礼品中必须有茶和盐。因为茶产自于山,盐出自于海,表“山盟海誓”之意。在江苏的婚俗中,新郎需在堂屋饮茶三次方可接新娘上轿,此茶称“开门茶”。福建的畲族婚俗流行喝“宝塔茶”,用红漆樟木八角茶盘捧出五碗茶,叠成宝塔形状。在青海甘肃等地的撒拉族,迎娶新娘途经各个村庄时,曾与新娘同村的妇女们端出茯茶,盛情招待新娘及送亲者,称“敬新茶”。浙江南部的畲族有“吃蛋茶”风俗。湖南醴陵等地方新娘新郎要向长辈献茶,新婚夫妻入洞房要喝“合枕茶”。黄河流域,有的地区在男家托媒说亲过程中也有以茶待媒之俗,女子家若以茶招待,则是应允婚事的表示。贵州侗族中有“退茶”的婚娶习俗,姑娘若不愿意包办婚姻,选准时机和路线,带上茶叶放于未婚夫家堂屋桌上,表明意愿后转身就走,跑得脱就解除婚约。可见,茶能当男女婚嫁的月老。茶之所以在婚姻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一是因为它气味芬芳,味道醇郁,预示着新婚夫妇生活美满,情致高雅。二是因为古人认为茶只能直播,不能移栽,所以又将茶称为“不迁”。“下茶”表示爱情专一,“一女不食两家茶”。三是茶树开花结籽多,中国传统信奉多子多福,送茶礼则有预祝婚后多子多福之意。这些茶俗,反映了中华民族不同的审美观念和性格特征。

3.茶与文学艺术(www.xing528.com)

中国文学作品中有不少茶文化的描写,它们丰富了中国的文学艺术宝库,使中华茶文化更加璀璨夺目。历代文人墨客对茶情有独钟,一边品茶,一边著文吟诗作画。在明清小说中,关于品茶生活的描写比比皆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老残游记》、《镜花缘》等都记载有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这既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又是中国茶文化对文学艺术创作产生重大影响的具体表现。白居易的“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表达了诗人的性格特征。他在《萧员外寄蜀新茶》中叹道:“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抒发了诗人对友谊的珍重。陆羽专心茶道,后人称赞他,卖茶者敬为茶神,饮茶者颂为茶仙,事茶者奉为茶圣。他在写罢《茶经》后感慨:“宁可终身不饮酒,不可三餐无饮茶。”乾隆皇帝说,“君不可一日无茶”。著名作家老舍也说,“品罢功夫茶几盏,只慕人间不慕仙”。苏东坡一生酷爱酒茶,他于茶中求得清醒、清雅、清适和清高,深得茶之三昧:茶有君子品格佳人之妙质,离人之风度,诗禅之韵味。宋代茶词与其他众多的酒词、应歌词、节序词和寿词一样,具有社交、娱乐和抒情三种功能。茶词是一种词学现象,同时也成了宋代多姿多态的茶礼茶俗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了茶文化的表现形态与内涵。“酌泉煮茗”是金代文人雅士崇尚之举。麻九畴有《和伯玉食蒿酱韵》:“诘问冰茶者,何如羔酒乎?”元好问有《醉后走笔》:“建茶三碗冰雪香,离骚九歌月光。”清朝黄炳的《采茶曲》犹如十二幅自然与人文景观交融的采茶水粉画,生动勾勒出一年各月的茶景、人景,散发着芬芳浓郁而又古朴亲切的茶文化气息,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并能借以抒发浪漫的生活情趣

4.茶与宗教信仰

茶自人类发现以来,早已淡化了最初的药用和饮食意义。茶与宗教联系相当紧密,与中国的儒教、道教佛教等联系起来,更加丰富了中华茶文化。如道教有以茶飨客的风尚,道士们说,由尹喜向老子献上一杯茶,就是最初的茶仪。中国伊斯兰教徒生活在高原寒冷地带,认识到饮茶不仅能生津止渴,而且有解油腻、助消化的功能。佛教传入中国后,禅宗创造了饮茶文化的精神意境,即通过饮茶意境的创造,把禅宗的哲学精神与茶结合起来。茶具有兴奋止渴功能,很适合佛教徒守戒坐禅的需要。唐朝由于禅风甚烈,夜间不睡不食只许饮茶,禅教徒们说,达摩在少林面壁时割下眼皮扔到远处堕地而成茶树,使自己在默祷时不打瞌睡,保持头脑清醒。

茶文化萌芽于生产力低下、生活单调的古代中国,从茶的发现与利用开始就带有神秘色彩。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缩影的一种载体,主要表现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儒、道、佛与品茶相互融合,创立了我国的茶道精神,丰富了中国茶文化的思想内涵。在中国茶文化中,无论儒、道、佛何种信仰,都具有追求质朴、自然、清净、无私、平和的思想内涵,又具有浪漫色彩。人们品茶悟道,茶心、人心、道心相互交融在一起,形成一种超凡脱俗的茶文化灵性。茶能使人净化心灵,性情幽雅,高扬人格。古人云:茶是儒,是仁、义、礼、智、信;茶是佛,是来世净土的精神寄托;茶是道,是乐天知足的自我心灵安慰;茶是和,充满着怡性温柔,至善至美;茶是静,蓄含着清淡天和,养精蓄锐。唐代僧人皎然的“三饮诗”:“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表现出“茶禅一味”。

在茶中“顿悟”,在茶的“悟”中执着,在茶中寻求豁达、明朗、理智,达到“迷即众生,悟即是佛”的禅境。

茶,初由药用而后饮用而艺用进而禅用,一边品茶,一边论道、讲法或清谈,成了一种时尚与习俗。以儒学为主体,构成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体系。儒家思想核心是“尚仁贵中”,“中”即中庸,要求人们不偏不倚地看待世界,这恰是茶的本性,反映了中国人的性格,即努力清醒地、理智地看待世界,不卑不亢,执着持久;“仁”为仁爱,强调人与人相助相依,多友谊与理解。将儒家思想引入茶道,主张以茶为媒,沟通思想,创造和睦气氛,同时平和地认识世界,追求精神上的和谐与平静。道家虽强调“无为”、“避世”思想,将空灵贯穿于茶文化之中,注重茶的养生之法,使茶艺达到相当的境界,但他们与儒家的“入世”思想是相辅相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