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会谈施压三带头:朝正改革

上海会谈施压三带头:朝正改革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保证上海会谈能按英国设计的轨道运行,还在开议前,朱尔典就邀请日本、美国、法国、德国、俄国各驻华公使于12月15日集议,决定请各国政府批准,由各国驻上海领事联合照会双方议和专使,施加压力。20日举行的第二次会议才进入核心议题。二次会谈的结果堪称圆满。当时,日本政府紧张地注视着上海会谈,特派松井到沪,配合驻上海总领事有吉明在会外活动。

上海会谈施压三带头:朝正改革

为了保证上海会谈能按英国设计的轨道运行,还在开议前,朱尔典就邀请日本、美国、法国、德国、俄国各驻华公使于12月15日集议,决定请各国政府批准,由各国驻上海领事联合照会双方议和专使,施加压力。照会内容如下:

英国政府等认为,中国目前的战事如继续进行,不仅使该国本身,而且也使外国人的重要利益和安全,容易遭到严重的危险。

英国政府等坚持它迄今所采取的绝对中立的态度,认为它有义务非正式地吁请双方代表团注意,必须尽快达成一项协议,以便停止目前的冲突,因为它相信这个意见是符合有关双方的愿望的。[30]

18日,民国总代表伍廷芳中央军政府代表王正廷,参赞温宗尧、王宠惠、汪精卫、钮永建与袁世凯内阁的全权代表唐绍仪、杨士琦等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举行首次会议。19日晚,驻华英、日等六国公使联合将上述照会电告唐绍仪与伍廷芳[31]。20日,英国驻沪总领事法磊斯又会同其他五国的总领事向唐、伍二人各自递交了本国的照会。唐答称:“他将把这项友好关心的行动通知他的政府,肯定该行动将得到很高的评价。”伍表示,他本人主张和平,但是,“他也必须不忽视他本国人民的意志,因为他们正在为争取获得自由和一个较好的政府而奋斗,这些目的是任何匆忙拼凑起来的解决办法永远不能实现的”。[32](www.xing528.com)

首次会议决定各处一律停战。20日举行的第二次会议才进入核心议题。伍廷芳的发言以不容商量的坚决口吻表示:“中国必须民主,由百姓公举大总统,重新缔造,我意以此说为确不可易。”为了打消清廷的顾虑,伍廷芳提出:“改为民主,于满人甚有利益,不过须令君主逊位,其他满人皆可优待,皇位尤然。”他又特别针对唐绍仪等人说:“今日代表各位,皆系汉人,应赞成此议。不独望各位赞成此议,且望袁氏亦赞成也。”唐绍仪在发言中表示,袁世凯同样赞成共和,“不过不能出口”。他说:“共和立宪,万众一心。我等汉人,无不赞成,不过宜筹一善法,使和平解决,免致清廷横生阻力。”又说:“我为全权大臣,当有权也。”在伍要他对革命党的“主义”等问题表态时,他都明确表示肯定。唐称:武昌起义后,本人曾向清廷上折,建议召开国民大会,讨论君主、民主问题,取决多数,但为清廷所拒[33]。唐认为此法可使清廷易于下台,袁世凯易于转变,军队易于收束,声称“现时我尚持此宗旨”[34]。伍廷芳等相信多数会在自己方面,因此同意唐的意见。

二次会谈的结果堪称圆满。会后,唐绍仪致电袁世凯请示,内称:“昨日晤黄兴,谈一小时余,窥彼党宗旨,决计主张共和,毫无通融。此时不过私谈,若在议场,则彼此坚持,势必决裂。且各国领事情形,外交宗旨已变,并无扶持君主立宪之意,事机紧迫,请密筹一切为幸!”[35]袁世凯接到唐绍仪电报后,紧急探询英、日两国驻华使馆态度。朱尔典称:“黄兴所谈,当属其个人私见,勿须过于重视。关于君主立宪问题,本使之主张并无任何改变。”日方的回答则是:日本国政府支持中国实行君主立宪,“断无中途改变方针等类事情发生”[36]。同日,袁世凯电复唐绍仪称:“顷遣人切询英、日两使,据称,两国政府扶持君主宗旨,决无变更……在京各国,决不赞成共和,某〔英〕国尤甚。”[37]他还通知唐绍仪说:“松井两三日内可到沪。”松井,日本外务省参事官。当时,日本政府紧张地注视着上海会谈,特派松井到沪,配合驻上海总领事有吉明在会外活动。但是,袁世凯没有在电报中对唐绍仪在会上所应采取的方针作出明确指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