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手工业向近代工业的三个关键转折点

手工业向近代工业的三个关键转折点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条石是天津民族资本的机器制造业和铸铁业集中的地区。过去在人们印象中,三条石是天津近代工业最早发生的地区,机器制造业是天津民族工业最早发展的行业,实际情况并不如此。从时间上来看,晚于官办的天津机器局三、四十年,晚于中国人创建的贻来牟机器磨坊二、三十年,同时资金少、规模小,到一九一一年,整个三条石各小厂雇用的工人加在一起才一百二十一人,仍然没有脱掉手工业的性质,没有发展成为近代工业。

手工业向近代工业的三个关键转折点

三条石是天津民族资本的机器制造业和铸铁业集中的地区。过去在人们印象中,三条石是天津近代工业最早发生的地区,机器制造业是天津民族工业最早发展的行业,实际情况并不如此。

根据解放后的调查资料[37]:三条石的机器制造业铁工厂有七十一家,其中一九一四年以前建厂的只有三家;铸铁厂三十六家,其中一九一四年以前建立的有七家。

三条石的工厂中建立最早的是金聚成铸铁厂。一八九七年(光绪二十三年)由马文衡和李汝林合资创办,规模很小,手工操作。建厂时资本一千吊钱(约合三百余元),每年营业额约为七千吊钱。工人约十二人左右。生产工具只有一个不大的化铁炉,和一个四人拉的大风箱。产品是铁锅、犁铧、车轴、砧子、秤砣、药碾子、铁砂子等。

一九〇〇年八国联军侵占天津之后,金聚成的产品有了变化,除为农业手工业服务的产品外,增加了为租界的市政建设铸造电灯杆底座、下水道管、铁篦子,以及为外国人铸造各式取暖和厨房用的铁炉子等。更进一步为日本洋行铸造机器底座、机器零件等。在此时期,铸造技术从中国古老传统的泥土坯子做铸模,改进为翻砂制模。这项新技术是由东局子(天津机器局)的一个老工人陆宾从外国人斯咎学来的。他在三条石教了几个徒弟,学会做洋炉子和水管子的翻砂技术。还有一个绰号叫“外国孙”的孙恩吉,从东局子学来用手摇风葫芦代替大风箱,提高了生产力。

一九〇八年以后,金聚成开始铸造供各机器厂加工用的整套轧花机和织布机毛坯,它的生产同机器制造业密切联系起来,得到很大的发展。营业额一九〇七年为制钱一千零二十一万文,一九一〇年增加到三千九百十万一千四百六十文(即一万四千五百零四元二角四分)。工人人数由一九〇八年的二十四人,到一九一三年增加到三十九人。

金聚成在一九一四年以前,在三条石是最大的一家铸铁厂,但它不过是只有三十几个工人,资本不到五百元,没有动力机械设备的手工业工场。到一九一六年才装置了动力设备。

三条石最早的一家机器厂郭天成机器厂,一八九八年由郭庆年创设。当时名叫天成铜铺,制做铜锣和其它铜活。一九〇五年,郭庆年的次子郭二楞子从旅顺口船坞跑回天津,带来了机器制造的技术,天成铜铺开始制做机器零件,为售卖轧花机、织布机的日本田村洋行做加工,最后甚至做出整台的中桐牌织布机,供给田村洋行,打上日本牌号,当作进口货出售。后来郭庆年就把所制织布机打上“郭天成”的牌号,行销高阳一带,由此改名郭天成机器厂。年产织布机、轧花机一百四、五十台。(www.xing528.com)

一九〇八年郭天成机器厂购进一台八尺手摇车床,仍以手工为主,工人约三十人。到一九一二年开始租用电滚子,使用电力带动车床,工人增加到六、七十人。一九一三年,设备增加到十几台车床,并用过一个十五匹马力的蒸汽锅炉为动力,是手工业逐渐向半机械化过渡,产量增加到十倍。但仍然没有具备近代工业的规模。

一九〇九年,郭天成机器厂的一个工人郭东波,向高阳布商杨茂生借了五百元为资本,雇一个工人开设万顺成铁工厂,专做织布机。一九一三年以后,改做人力车铁活零件。后来亏累,改由别人经营。

一九一四年郭东波把家里的地当了二百元,又借三百元,凑五百元,招了赵、刘、杨、任四姓股份一千元,合计一千五百元,开设郭天利铁工厂,从三条石搬到南马路,仍做人力车零件。一九一八年以后,迁回三条石,才改名郭天祥机器厂,是三条石规模最大的一家机器厂。但在一九一四年以前,也是手工操作、规模很小的铁工厂。

春发泰机器厂是一九一〇年由张惠亭创立。张惠亭是当小工出身,积了很少一点钱为资本,开办时只有一盘炉,一个风箱,他的妻子拉风箱,他自己打铁,做门弓子、火筷子,自产自销。赚了一点钱,买了一台旧的六尺车床,做轧花机零件。后来买了一台日本织布机,拆开研究,仿制成功。一九一四年左右开始仿造日本石丸式窄面织布机,行销京东一带,年产量数十台,并制做打包机。一九二二年以后,春发泰有四十多台车床,二百多工人,每天卖出几台机器,成为当时三条石最大的机器厂。但在一九一四年以前仍是手工操作的小厂。

以上几家就是三条石开办最早、规模最大的机器厂和铸铁厂。从时间上来看,晚于官办的天津机器局三、四十年,晚于中国人创建的贻来牟机器磨坊二、三十年,同时资金少、规模小,到一九一一年,整个三条石各小厂雇用的工人加在一起才一百二十一人,仍然没有脱掉手工业的性质,没有发展成为近代工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