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始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三农事业快速改革

建始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三农事业快速改革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业主导产业形成规模建始革命老区的畜禽产业一直是农业的主导产业,主要养殖品种有生猪、山羊、黄牛、鸡等。除满足养殖户自食外,从事畜禽活体销售和屠宰、加工、销售的个体私营企业得到发展。建始素有“华中药库”美称,是恩施州地道药材的主产区。

建始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三农事业快速改革

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调整 建始革命老区是武陵山区中以农业为主的县级行政区,在新中国成立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三农”工作的主要精力一直放在抓粮食生产上,历届县委、县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把解决吃饭问题作为“三农”工作的第一考虑。

1979年后,全县开始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依靠科技推动,推广良种良法,尤其是在全国率先开展以地膜保温栽培为重点的“白色革命”,有效提高了粮食产量,逐步腾出了粮食面积发展白肋烟、中药材、反季节蔬菜、干鲜果等经济作物,使农民的经济收入幅度相继提高。

进入21世纪以来,全县有关粮食生产的各种配套条件相继成熟,粮食稳定增长,多种经济快速增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和全省产粮、产油大县地位持续巩固,魔芋茶叶、干鲜果、畜禽四大特色产业链逐步形成并不断显现成效,全县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日益向良性循环方向变化。

农业主导产业形成规模 建始革命老区的畜禽产业一直是农业的主导产业,主要养殖品种有生猪、山羊黄牛、鸡等。1978年,全县生猪出栏14.98万头 , 山羊出栏1.93万只 , 家禽出笼35.58万只。到2013年,全县生猪出栏超过60万头、山羊出栏超过16万只、家禽出笼超过150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7万吨以上,禽蛋产量超过4700吨。畜牧业产值超过10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除满足养殖户自食外,从事畜禽活体销售和屠宰、加工、销售的个体私营企业得到发展。

建始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叶种植历史可以追溯至明朝正德年间,宜茶面积6667公顷以上,得益于独特的气候条件,所产茶叶品质优良,多次在全国全省获得各种奖项。全县现有茶叶面积3000公顷,有80个小型茶叶加工厂,全年可产茶700吨左右。

建始魔芋资源丰富,栽培历史长。1991年后,魔芋生产由传统的零星种植转为大面积种植。1997年,全县种植就已经达到2000公顷,产量9万吨。1998年,省人民政府将建始县列为全省魔芋产业开发重点县。全县魔芋种植面积最大时达到5333公顷以上,种植魔芋的农户达到10余万户,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同时,涌现出了一批从事魔芋初精加工的个体和私营企业,提高了产品附加值。(www.xing528.com)

建始干鲜果种植一直处于优势地位,常年面积达10666公顷,其中猕猴桃2000公顷、柑橘1333公顷、核桃3333公顷、葡萄1333公顷、梨子666公顷、砂糖李1333公顷、板栗1335公顷、甜柿560公顷。

建始是全国优质白肋烟和烤烟产区,20世纪60年代初期,率先在全国引种试种白肋烟,其后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333公顷左右,年收购烟叶15万担左右。1985年被列为全国4个白肋烟出口基地县之一,1986年被列为“中美优质白肋烟栽培开发试验”试点县,1987年被列为全国白肋烟生产基地县。

建始白肋烟出口法国、日本德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2013年开始白肋烟由于受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种植计划不断下调,全县白肋烟种植面积稳定3万亩以上,收购白肋烟5000吨左右,平均单产达到130公斤以上。2003年全县开始大面积种植烤烟,烤烟种植面积1333公顷以上,收购烟叶2000吨左右,单产保持在100公斤以上。

建始素有“华中药库”美称,是恩施州地道药材的主产区。已发现药用植物186科、654属、1100多种,主要分布在二高山、高山地区,骨干品种业有湖北贝母、丹皮黄连、玄参、党参天麻厚朴杜仲、黄柏、银杏、川乌、五倍子、大黄、牡丹等。全县药材种植面积全年稳定在6000公顷以上,年产量1万吨以上,产值保持在1亿元以上。基本形成了以龙坪乡玉兰村、花椒园村的厚朴基地、官店镇雷家村党参基地、花坪镇周塘丹皮专业村、高坪镇土岭药材专业村为中心的药业发展格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