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始革命老区精神发扬光大,鸡公岭村成全国扶贫先进村

建始革命老区精神发扬光大,鸡公岭村成全国扶贫先进村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国解放后,历届建始县委、县政府不断将建始革命老区精神和不同时期的革命和建设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发扬光大,培养和发展了一批在不同时期推动了建始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精神榜样,这些精神榜样就是建始革命老区精神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延续和发展。鸡公岭村绝壁修路的精神感动了各级党委、政府,包括中央级媒体在内的各级新闻媒体给予了持续不断的关注,鸡公岭村成了国务院扶贫办表彰的全国扶贫工作先进村。

建始革命老区精神发扬光大,鸡公岭村成全国扶贫先进村

建始革命老区精神 建始曾经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关向应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红军浴血奋战的革命老区,也是湘鄂西(边)、湘鄂川(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28年12月,红四军特科大队长途奔袭,一举攻占建始县城,然后奔赴官店收编“神兵”,不断壮大红军队伍,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反“围剿”,使清江以南的革命如火如荼。中共建始县委先后在县城、铜鼓包等地建立党的组织、发展革命武装、组织和发动群众闹革命,在建始县城以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革命浪潮。在这些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建始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了“铁心向党,不屈不挠”的建始革命老区精神。全国解放后,历届建始县委、县政府不断将建始革命老区精神和不同时期的革命和建设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发扬光大,培养和发展了一批在不同时期推动了建始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精神榜样,这些精神榜样就是建始革命老区精神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延续和发展。

官店精神 官店是建始革命老区的核心地带,也是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基础欠缺的高山地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先后在这个地区活动达6年时间,官店人民为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奉献。全国解放后,官店人民的生产生活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吃粮靠救济、用钱靠贷款是绝大多数群众的常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官店镇(区)党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官店各族人民在依靠党和国家支持帮助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向困扰一代又一代人的贫困做斗争,大力建设水、电、路、通信教育、卫生、养老社会共享的基础设施项目,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种植业,同时将有特色的农副产品推向市场,逐步改变了贫困落后面貌,其先进事迹得到了从全县到全国的广泛认可。官店成了社会各界学习的典型,并且从中总结出了“艰苦奋斗,勤政为民;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官店精神。

鸡公岭精神 鸡公岭村位于建始县业州镇西北10千米处,背靠大山、三面环水,悬崖大河阻隔,使这里成为一个不通公路的地方。2003年6月,村民王大轩在换届选举时,以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站在父老乡亲面前,王大轩表态:不怕磨掉几层皮,坚决修通致富路!他村党支部一班人带领父老乡亲开始在绝壁上炸开一条2.5千米路基,所有的劳动都在绝壁上进行。更困难的是,全村只有278个劳力,能参加义务投工的只有124人!困难没有压倒鸡公岭村人,村党支部一班人带领170个劳动力,发扬愚公精神,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宽4.5米、长9千米的村级主公路。鸡公岭村绝壁修路的精神感动了各级党委、政府,包括中央级媒体在内的各级新闻媒体给予了持续不断的关注,鸡公岭村成了国务院扶贫办表彰的全国扶贫工作先进村。其展现出的“不畏艰难,坚韧不拔,团结协作,奋发图强”的鸡公岭精神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颂扬。

百年义渡精神 大沙河村位于建始县与恩施市交界处。一百多年前的清光绪年间,万其珍的祖父万作柱逃荒来到这里,被当地人接纳后得以开荒拓土,休养生息。万作柱看到许多村民家在河这边,田却在那另一边,他们用一种木筏过河,常有人落水。于是卖掉家里的猪,打造了一条木船义务接送两岸乡亲。(www.xing528.com)

万作柱告诉家人,坐船摆渡分文不收,因为乡亲们对他家有恩,他要知恩图报。1949年,年迈的万作柱病逝之前不忘叮嘱子孙:死后承诺不变,船一天不停,钱一文不收。万作柱去世后,万其珍的父亲顶了上来。父亲去世的时候万其珍还小,这时叔父顶了上来。叔父去世了,万其珍于1995年拿起了撑船的竹篙。就这样,第一代传给第二代,第二代又传给了第三代。建始交通部门早已允许县内的渡口每次收取3到5元的摆渡费,有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万其珍、万芳权父子俩,还有人按客流量给他们算了一笔账,认为他们的机会来了。而万其珍儿子万芳权觉得,祖上的遗训传下来代代都这样,到他这一代不能把家风家传破坏了。现在,70多岁的万其珍仍坚守在渡口。万其珍荣获首届“中华十大信义人物”荣誉称号,以一家三代义渡故事为原型改编的电影《我的渡口》也在2012年10月30日首映。2018年11月,万其珍荣获全国“诚信之星”。万家前后义渡143年,四代百年,一诺千金。万家人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义渡精神被浓缩为“重义守信,尽责奉献”。

新愚公精神 店子坪村位于建始县龙坪乡西南边缘,与高坪镇青里坝村毗邻,土地面积2.08平方千米,村委会距龙坪集镇15千米,全村海拔最高点王家山1500米,海拔最低点刘家河900米,平均海拔1200米。“左有石柱河,右有洋芋河,前面梯子河,后面大山坡,祖祖辈辈肩挑背驮像骆驼!”一首民谣,道出了店子坪村民曾经的无奈。四面是峭壁和深谷。多少年以来,一条“挂”在绝壁上的古盐道成了村民们外出赶集、就医、打工的唯一出路。闭塞的交通,阻隔了店子坪人脱贫的脚步。2005年,已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的王光国决心坚定:“修一条出山路,5年修不好,就修10年、20年。”他把自家养的7头牲口全都卖了,把钱捐出作为启动资金。在他的再三动员和坚持之下,村民们终于被打动。纷纷捐钱捐物,参加修路。当年腊月初九,店子坪人开始了凿山开路的浩大工程。70多岁的老人,背着小孩上工的妇女,能干活的都来了。村民们背着干粮与工具攀上陡峭的悬崖。2014年5月,店子坪村至高坪镇全长11.7千米的断头路打通并全部硬化完成,洋芋河上一座跨河大桥横空出世,村民出行难的问题终于解决了。经过11年的拼搏,终于把一条从悬岩中刨出的2.5公里的公路修进了村,彻底改变了店子坪村祖祖辈辈交通闭塞的历史。店子坪村先后被省、州、县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村党组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生态文明示范村等荣誉称号。2016年该村被湖北省确定为“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目的地”“全省精准扶贫示范基地”。店子坪村绝壁修路的事迹被确定为“艰苦奋斗,坚韧不拔,一心为民”的新愚公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