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桂林岩溶地貌总体特征:《桂林山水》揭示

桂林岩溶地貌总体特征:《桂林山水》揭示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桂林岩溶地貌的最大特征为在地质背景控制下,同时分布峰林和峰丛两种典型的亚热带岩溶地貌。从岩溶形态组合上看,桂林岩溶地貌主要为亚热带岩溶类型。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在桂林地区做过详细的研究工作,一些地下河、岩溶泉被选作长期的观测站点,成为研究岩溶水文地质的重要场所。

桂林岩溶地貌总体特征:《桂林山水》揭示

桂林岩溶地貌的最大特征为在地质背景控制下,同时分布峰林和峰丛两种典型的亚热带岩溶地貌(图2-3、图2-4)(覃厚仁等,1988)。从岩溶形态组合上看,桂林岩溶地貌主要为亚热带岩溶类型。地表宏观岩溶形态主要为峰丛洼地和峰林平原(图2-5、图2-6),其分布面积分别为1202.5平方千米和1226.3平方千米。峰丛洼地最大的一片位于桂林雁山区草坪乡潜经村至桂林阳朔县兴坪镇的漓江两岸,并沿海洋山麓连续分布绵延约100千米(图2-7)。桂林阳朔县遇龙河两岸(图2-8)、桂林东部的西河两侧,以及高田、会仙等地均有峰丛分布(朱学稳等,1988)。桂林的峰林平原的分布范围大致北起桂林市区,向南和西南延展,经庙头、会仙、六塘、大塘、阳朔县葡萄直至白沙,再断断续续延至福利、青鸟一带(朱学稳等,1988)。

图2-3 广西桂林区域岩溶地貌图

图2-4 桂林岩溶地貌剖面图(东-西)

图2-5 从桂林西北郊光明山远眺桂林城

(远处底座相连的峰体为峰丛、近处单座孤立峰体为孤峰)

图2-6 桂林小河里(草坪乡)拍摄的漓江西岸的峰丛

图2-7 桂林杨堤附近的峰丛

图2-8 桂林阳朔遇龙河西岸的峰丛地貌

图2-9 桂林丫吉试验场尖溶痕和溶沟

对于桂林岩溶地貌的形成,袁道先(1992)总结出4个独特的条件:①桂林碳酸盐岩主要为三叠纪以前的碳酸盐岩,质地坚硬;②水热同期的亚洲季风气候;③新生代以来的强烈抬升;④未遭受末次冰期大陆冰盖的刨蚀。四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造就了挺拔陡峭的峰林和连片的峰丛地貌。

由于峰林、峰丛的差异,其形成的原因,目前主要存在3种不同的认识:①峰林是由峰丛演化而来,遵循峰丛→峰林→孤峰→平原化的戴维斯地貌演化规律(卢耀如,1965;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溶研究组,1979;任美锷和刘振中,1983)。②同时态学说,即认为峰林平原和峰丛洼地在岩溶峰林地貌系统中属于同一层次,是在不同的初始条件和环境之中产生和发展的(朱学稳等,1988;朱学稳,1991)。③袁道先(1984)针对桂林峰林平原的研究指出2个问题,第一,外源水是峰林平原发育的重要因素;第二,奇峰镇至雁山之间没有石峰的平原并没有发育峰林,只是一直在剥蚀白垩纪红层,这也基本否定了桂林峰林平原由峰丛洼地演化而来的观点。

由于桂林年降水量较大(>1800毫米),石灰岩如上泥盆统融县组灰岩质纯、坚硬、厚度大,地表岩溶小,形态非常发育,多以尖溶痕(图2-9)、深溶沟(图2-10)和溶盘为特色。

图2-10 桂林葡萄报安村盘龙洞附近的深溶沟

岩溶区地上、地下双层结构发育,地下形态以大型洞穴、地下河、岩溶泉为主要特色。桂林当地人对桂林洞穴的认识是“无山不洞”,几乎每一座岩溶峰体中均发育有洞穴(图2-11、图2-12),而一些峰体中不同水平面可能发育有多层洞穴,甚至整个山体形成贯通的洞穴。据统计,桂林岩溶区共有约3000个较大规模的洞穴,洞穴结构复杂,既有廊道又有较大的厅堂,洞穴的溶蚀形态、沉积堆积形态也很丰富。

地下含水系统高度发育,大型地下河、岩溶泉分布广泛,桂林境内分布的较大型地下河系统有豆芽岩地下河(图2-13)、冠岩地下河(图2-14)、寨底地下河、毛村地下河、浪石地下河等。主要的岩溶泉有丫吉试验场S31号泉(图2-15)、甑皮岩泉域系统、长流水等。由于岩溶高度发育,地表水和地下水转换频繁,一些地下河系统也明暗相间,地表也多天窗、溶潭(图2-16)等形态。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在桂林地区做过详细的研究工作,一些地下河、岩溶泉被选作长期的观测站点,成为研究岩溶水文地质的重要场所。

图2-11 桂林阳朔兴坪镇罗田大岩北口(图中部显示洞穴入口)(www.xing528.com)

图2-12 桂林阳朔兴坪镇娥古岩(图中部显示洞穴入口)

图2-13 桂林七星公园豆芽岩地下河出口

图2-14 桂林冠岩地下河出口

图2-15 桂林丫吉试验场S31号泉出口(流水出口的矩形堰主要用来监测泉水流量

图2-16 桂林葡萄报安村盘龙洞附近的溶潭

桂林岩溶地区地下侵蚀和沉积、堆积形态丰富,侵蚀形态有反映地下河古水位的阶段性与变化性的洞道水平边槽(图2-17)和反映地下河水流方向的窝穴与贝窝。堆积形态有洞穴重力坍塌的石块(图2-18),有洞外携带进入的非碳酸盐砾石(图2-19)和黏土(图2-20)等。洞内沉积形态有石笋(图2-21)、石钟乳、钙华台、流石坝(图2-22)。

图2-17 桂林七星公园龙隐洞发育的多期边槽

图2-18 桂林罗田大岩洞口的坍塌石

图2-19 桂林葡萄报安村盘龙洞洞道内堆积的砾石层

图2-20 桂林葡萄报安村盘龙洞附近水洞堆积的黏土

图2-21 桂林罗田大岩洞的巨型石笋

图2-22 桂林茅茅头大岩洞穴内的流石坝

众多世界著名地质学家、地理学家、岩溶学家、旅行家来桂林考察后,均一致认为桂林地区的岩溶地貌是世界上热带亚热带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的自然美学价值和科研价值,代表了大陆内部湿润热带—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岩溶地貌发育模式,是世界上具有典型意义和重要价值的岩溶地貌类型。因此世界著名岩溶地貌学家、英国牛津大学地理系博士M.M.Sweeting在考察桂林及中国南方的岩溶地貌后提出,以桂林为代表的“中国南方岩溶可能成为世界性的岩溶模式”(Sweeting,197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