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桂林奇洞:山水胜境,洞穴探秘

桂林奇洞:山水胜境,洞穴探秘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桂林老百姓流传一种说法,那就是桂林“无山不洞”,意思是说桂林的每一座山均发育有岩溶洞穴,实地调查之后,发现的确如此。在桂林市区附近有220座石峰,发育横向洞穴达到292个,平均每个石峰中发育洞穴约1.33个。岩溶洞穴的发育,丰富了“桂林山水”的内涵,成为桂林山水“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桂林岩溶洞穴的上述特征,本章主要介绍岩溶洞穴的形成原理、岩溶洞穴沉积物的成因和桂林典型的岩溶洞穴。

桂林奇洞:山水胜境,洞穴探秘

桂林老百姓流传一种说法,那就是桂林“无山不洞”,意思是说桂林的每一座山(这里主要指岩溶峰体)均发育有岩溶洞穴,实地调查之后,发现的确如此。在桂林市区附近有220座石峰,发育横向洞穴达到292个,平均每个石峰中发育洞穴约1.33个(朱学稳等,1988)。岩溶高度发育的峰体之中,岩溶洞穴或大或小,或水平分布,或垂直发育,或贯穿峰体,或多层位发育,甚至相互连通成洞穴系统。洞穴高度发育,为地下水提供了赋存空间,特别是随着地下水位下降,饱和的滴水和滴流水进入洞穴之后脱气,形成了各种形态的洞穴沉积物,如滴水形成的鹅管、石笋、石钟乳和石柱;流水顺壁流下形成的石幔,顺坡形成的边石坝;裂隙水形成的石盾;池水和滴水共同形成的莲花盆(盘)、穴珠等。这些沉积物的组合也成就了一些名洞,如芦笛岩七星岩、冠岩和银子岩等。岩溶洞穴的发育,丰富了“桂林山水”的内涵,成为桂林山水“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岩溶洞穴露出地表,提供了相对宽敞的空间,同时也提供了躲避风雨的场所,成为古人类生活的重要场所。目前桂林发现最早的古人类遗址——距今3.5万~2.8万年的宝积岩(王令红等,1982),到距今7000年的甑皮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2003),期间桂林古人类均以岩溶洞穴作为主要的居住场所。大量的史前洞穴遗址(韦军,2010),也丰富了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助力桂林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www.xing528.com)

基于桂林岩溶洞穴的上述特征,本章主要介绍岩溶洞穴的形成原理、岩溶洞穴沉积物的成因和桂林典型的岩溶洞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