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德里总统府:印度殖民时期宏伟宫殿式建筑

新德里总统府:印度殖民时期宏伟宫殿式建筑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34 新德里主轴线规划新德里总统府是一座气势雄宏的宫殿式建筑,于1912年开工, 1929年建成。鲁琴斯还在德里成立了工作室并聘请当地的工匠参与项目的建设。总统府正门有一条宽阔而笔直的“国家大道”,直通新德里印度门,气势恢宏。

新德里总统府:印度殖民时期宏伟宫殿式建筑

19世纪初,大英帝国决定将其帝国首都转移到德里,并邀请英国建筑师埃德温·鲁琴斯(Edwin Lutyens)进行整个城市的规划设计(图4-34)。鲁琴斯的工作从1911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931年。19年后勒·柯布西耶开始了昌迪加尔的城市规划并大获成功,以至于一段时间鲁琴斯的伟绩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线。后来随着现代主义的渐渐衰落,人们开始重新发掘鲁琴斯作品的价值。直到现在,这里仍是主修建筑学的学生们研究的重点。

图4-34 新德里主轴线规划

新德里总统府(Rashtrapati Bhavan)是一座气势雄宏的宫殿式建筑,于1912年开工, 1929年建成(图4-35)。建筑原被称为总督府(Viceroy's House),独立之后才被称为总统府。整座总统府融合了莫卧儿王朝和西方的建筑风格。建筑为4层,共有340间房间,总建筑面积近19000平方米。建筑用近7亿块砖头和85000立方米的石材建成,而钢材的用量则很少。该项目的首席工程师为马利克先生(Teja Singh Malik)。

建筑平面为不规则的矩形,主建筑两翼均有附属建筑(图4-36)。一翼供总督和服务人员使用,另一翼供来访宾客使用。总督使用的一端为四层,并有自己的内庭院。主建筑的中心、位于穹顶正下方的即为非常壮观的觐见大厅,这个大厅在英殖民时期是总督府的正殿。觐见厅上方33米的高度上设有一个2吨重的巨型吊灯。大厅四角的房间分别为两个国家会客厅、一个国家晚宴厅及一个国家图书馆。西侧还设有一个大型的宴会厅。建筑室内也融入了水景元素,如靠近总督府邸一侧的楼梯旁立有八尊石狮雕像,水从狮嘴里溢出,最终流进六个石盆池。

图4-35 新德里总统府

图4-36 总统府一层平面

古典主义的总统府的建筑设计包含了众多印度本上的建筑元素(图4-37)例如考虑到水景是印度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师在建筑顶部设有几个圆形的石盆池;建筑的门楣处设有横向的通长“楚亚”(Chujja),这种扁平的薄板外挑达2.4米,夏季可以用来遮阳,雨季可以用来挡雨;主立面屋顶女儿墙上设有几个“楚特瑞斯”(Chuttris),这个类似于德里红堡屋顶瞭望台的设计有助于打破屋顶乏味的横向线条,增加建筑的层次感。挡墙前方设有大象雕塑眼镜蛇喷泉雕刻品,十分精美。建筑斋浦尔柱基上有英国雕塑家查尔斯·萨金特·贾格尔(Charles Sargeant Jagger)制作的浮雕作品,柱头上雕刻着皇冠,上有玻璃星从青铜莲花涌出的画面(4-38)。

图4-37 总统府东立面(www.xing528.com)

图4-38 总统府细部大样

图4-39 总统府穹顶西立面

当然,这座融合了欧洲及印度建筑文化的建筑也有一些小瑕疵,比如中央穹顶上突出的佛塔式造型风格就被设计得过于欧式(图4-39)。建筑被称为“贾力斯”(Jalis)的格栅用红砂岩制成,灵感来源于拉贾斯坦风格建筑。建筑主立面上设有十二根不等间距的“德里式”柱子,柱头为印度铃铛形垂饰与叶片的融合,这个想法是从卡纳塔克邦木达比德瑞(Moodabidri)一处耆那教寺庙得到的启发。而鲁琴斯说,总统府穹顶的灵感则来自于罗马的万神殿,同时也有桑吉大塔的部分影响(图4-40)。鲁琴斯还在德里成立了工作室并聘请当地的工匠参与项目的建设

“莫卧儿花园”位于总统府的西侧,非常著名,其莫卧儿式的风格令世界各地的众多学者慕名前来。东西向及南北向的四条水渠将主花园划分成为正方形的网格状。在水渠相交处设有莲花形喷泉。花园融合了莫卧儿和英国的景观风格,并种植了数量繁多的各种花卉。花园每年的2月份向公众开放。

总统府正门有一条宽阔而笔直的“国家大道”,直通新德里印度门,气势恢宏。

图4-40 总统府草图(鲁琴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