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失效行为及材料疲劳现象的评估方法

失效行为及材料疲劳现象的评估方法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迄今为止,对于材料的疲劳现象只给予了假设性的介绍。图24-5所示为带有必要的识别参数的试样沃勒线。图24-5 试样沃勒线与其作为对数标准分布的静态评估 为了较好地判断构件的失效情形,试样应尽可能接近实际情形。有鉴于此,也可以得出另外一种损伤行为。为此所要求的方程:σA2=F·σA1 只包括了疲劳强度区域。前提条件是存在一条安全的试样沃勒线。如果不存在这样的沃勒线,则此概念提供了合成沃勒线[3],对此,在这里不加以讨论。

失效行为及材料疲劳现象的评估方法

迄今为止,对于材料的疲劳现象只给予了假设性的介绍。关于材料的疲劳,广泛接受的模型是,由于反复变形,材料出现脆化现象,由此生成微裂纹,并加以扩展。为此,可将疲劳区分为交变变形行为(从第一次应力载荷振动到工艺性开裂)与断裂行为(裂纹扩展直至断裂)。

用于确定材料与构件试样的疲劳强度行为的经典试验是沃勒试验,相应的沃勒线(按Basquin画图)可以通过直至整个使用期限内的一致性振动强度试验来得出,沃勒试验通常用于断裂试样和足够大的构件上的清晰裂缝。

图24-5所示为带有必要的识别参数(应力比例R=σuo或者平均应力σm、形数αK)的试样沃勒线。

978-7-111-53825-7-Chapter24-11.jpg

图24-5 试样沃勒线与其作为对数标准分布的静态评估 (考虑到在108~109LW之间的失效)

为了较好地判断构件的失效情形,试样应尽可能接近实际情形。如果存在特殊权重因子,如形数、应力载荷类型(在弯曲或扭转中的轴向应力载荷、扭转中的弯曲)以及在平均应力水平已知的情形下,试样接近实际情形也是可能的。

从曲线变化过程中可看出,在振动应力载荷下,应力载荷大小(σai)与可承受的振动循环(Ni)之间存在着相关性。这里的振动循环次数是一个静态值,基于每个水平上的8~10个试样值测试得出。在这里,图形对耐久强度与疲劳应力冲击进行了限制。另外,还有一个借助失效概率表示的特征:至PA=10%线,10%的试样,或到PA=50%线,50%的试样发生失效。另外持久强度区域则可通过在两个点(1、2)之间持久强度分支的倾斜:

978-7-111-53825-7-Chapter24-12.jpg

来加以描述。该沃勒指数假设,对平坦变化过程的沃勒线,值较大(如k≈10);对陡峭变化过程的沃勒线,值较小(如k≈3)。因此,沃勒方程可表示为

978-7-111-53825-7-Chapter24-13.jpg(www.xing528.com)

疲劳强度与极限载荷循环次数(钢在交变载荷下的NG≈2×106)则标识了直至疲劳强度区域的水平过渡。

对于一般的有色金属(Al、Mg),比例关系有所不同。试验显示了σaNi之间最广泛的非线性关系。在持久强度与疲劳强度之间也没有突然折断点,因此,可以确定一个在NG≈107下假设的极限。从这一点上看,对于这些有色金属材料而言,持久损伤区域总的来说要更长一些。

在验算构件的试样值时,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疲劳强度值经常由于不同的比例关系彼此互不相同。有鉴于此,也可以得出另外一种损伤行为(产生最初的裂纹,而不是发生断裂)。

采用传统的方程可得出图24-6所示的步骤过程(常规下降)。

978-7-111-53825-7-Chapter24-14.jpg

图24-6 从试样沃勒线到构件沃勒线的下降(材料:钢)

其原理在于,根据参数不同(变化的应力集中)、工艺条件影响与加工方法的变化,从试样沃勒线到构件沃勒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下降。为此所要求的方程:

σA2=F·σA1 (24.6)

只包括了疲劳强度区域。前提条件是存在一条安全的试样沃勒线。如果不存在这样的沃勒线,则此概念提供了合成沃勒线[3],对此,在这里不加以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