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工匠的技艺传承

中国传统工匠的技艺传承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换句话说,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传统工艺的发展一直没有彻底摆脱家庭或家族的组织结构。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和谋生为目的的专业户生产,这类长期以家庭为生产组织结构的手工艺生产形式,逐渐被工场作坊的形式所代替,但技术所有权仍掌握在作坊主家族内或直系亲属中,技艺仍以家庭为核心进行传承,其根本性质和组织结构没有改变,这种格局无疑阻碍了中国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中国传统工匠的技艺传承

前已述及,传统工匠作为传统手工艺的从业人员,其从业者初以奴隶、战俘或其他无人身自由的人员为主,后期逐渐转变为由官府控制的匠籍官匠、乡村的手工艺从业者或农闲时期的农民工匠。官匠和民匠的身份并不是固定的,有时可能发生转换,甚至很多情况下官匠本身就是暂时服务于官府作坊的民匠,且为了加强管理,统治者倾向于奉行“工匠之子,莫不继世”的政策,因而技艺始终在家庭内传承为主。换句话说,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传统工艺的发展一直没有彻底摆脱家庭或家族的组织结构。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出现所谓“集体协作”的工场作坊之后,以家庭为核心的技艺传承仍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明代以后,手工业商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毕竟没有形成手工生产及商品交流的主导力量,只是从小商品生产的队伍逐渐开始分化。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和谋生为目的的专业户生产,这类长期以家庭为生产组织结构的手工艺生产形式,逐渐被工场作坊的形式所代替,但技术所有权仍掌握在作坊主家族内或直系亲属中,技艺仍以家庭为核心进行传承,其根本性质和组织结构没有改变,这种格局无疑阻碍了中国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无论是手工艺生产的个体形式还是作坊形式,以血缘关系为主的传承一直影响到近现代。作为掌握手工技艺的工匠来说,他们既是设计者、生产者又是经营者,工商无法分开。这种状况下,即使传统技艺无论在技术上怎样分化,由于每个生产个体都沿袭着以家庭为轴心的传承关系,包括技术等核心要素实际仍掌握在家长手中。手艺作坊及手工工场的增多与经营范围的扩大也有关系,这是供需矛盾关系造成的,虽然雇工人员增加了,其生产组织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载的百家店铺和作坊,大多以百家姓氏形式命名;宋代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长卷所展示的东京汴梁繁华的市场、众多的店铺也有类似的状况。可以看出,宋代繁荣发展的手工艺,无论是经营方式、技艺传承方式也大都没有脱离家庭的范围,当然这种状况并非仅仅出现在宋代。(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