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强约束机制与弱约束机制:提升学生课外阅读效果

强约束机制与弱约束机制:提升学生课外阅读效果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约束可以通过两方面来进行,一是基于课程教学的强约束机制,二是基于问题研究、小组活动的弱约束机制。实际上,这种强约束机制就是实现学生“被动阅读”变为学生“主动阅读”的重要工具。在这种弱约束机制下,起初学生的主动性会较强一些,但学生由于自我约束力较弱而容易退出,且只会是部分有兴趣的学生参加活动,不可能顾及全体学生。

强约束机制与弱约束机制:提升学生课外阅读效果

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约束可以通过两方面来进行,一是基于课程教学的强约束机制,二是基于问题研究、小组活动的弱约束机制。

所谓基于课程教学的强约束机制,就是通过课程教学提出硬性阅读要求(规定范围、规定时间、规定数量、明确质量标准)来实现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

首先,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科发展确定适宜学生阅读的相关书籍和期刊范围,向学生公布。

其次,每学期初向所有上课学生布置阅读任务,提出阅读的具体要求,一般要求学生阅读与课程相关的名著1本(或者其他著作2本,或者学术论文5—10篇),并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www.xing528.com)

再次,改革学生课程成绩考核内容,将现有的“期末闭(开)卷考试+平时作业+考勤情况”改为“期末闭(开)卷考试+课外阅读考核+平时作业+考勤情况”。

通过将课外阅读情况纳入课程考核,学生将被迫阅读一定量的学术著作、学术论文。起初会遭到部分学生的抵制,但是,经过阅读,学生会从中获得教益,而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选择余地较大,可以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著作和论文,抵触情绪会逐渐消失,进而开始喜爱课外阅读。笔者近年来的调查表明,学生阅读任务完成比率均超过100%,个别学生能够达到600%。调查显示,通过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提高,阅读之前明确表示“在无明确要求的情况下,不会阅读学术论文”的人数比例为69.95%,阅读之后明确表示“今后在无明确要求的情况下,不会阅读学术论文”的人数比例下降为7.39%。实际上,这种强约束机制就是实现学生“被动阅读”变为学生“主动阅读”的重要工具。

所谓基于问题研究、小组活动的弱约束机制,就是通过组织小组活动,以问题(课题)研究为途径来实现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诸如组织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定期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或者学术研讨会,针对学生关注的社会经济问题(如金融风暴的产生及其影响、国际旅游岛建设等)提出课题,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研究等。在这种弱约束机制下,起初学生的主动性会较强一些,但学生由于自我约束力较弱而容易退出,且只会是部分有兴趣的学生参加活动,不可能顾及全体学生。其结果可能出现个别非常优秀的学生,但也可能流于形式而效果不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