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晋武帝司马炎执政,明帝死,魏政权面临变局

晋武帝司马炎执政,明帝死,魏政权面临变局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帝死后,郭皇后改称皇太后并临朝,在关乎曹魏政权的一系列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册立新皇后同时,魏明帝开始嘱托后事,指派辅佐幼帝的托孤之臣。尽管明帝死后的政治体制已然确定,但仅仅三日后的甲申,事态便发生急剧变化。在这一人选更替的背后,是明帝在宫中将死之际周围左右的暗斗。其日,册立曹芳为太子,明帝随之驾崩,终年三十四、一说三十六岁。

晋武帝司马炎执政,明帝死,魏政权面临变局

自景初二年(238)十二月乙丑(八日)开始,魏明帝便卧病在床。辛巳(二十四日),感到大限将至的明帝急速将宠爱的郭夫人册封为皇后。自前一年毛皇后去世以来,皇后之位一直空缺着。明帝死后,郭皇后改称皇太后并临朝,在关乎曹魏政权的一系列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册立新皇后同时,魏明帝开始嘱托后事,指派辅佐幼帝的托孤之臣。以大将军燕王曹宇为首,包括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共计五人。

上述这些辅政大臣,大致有两点特征。第一,他们皆与曹魏帝室关系亲密。换言之,他们都属于私人色彩较为浓厚的“贵戚”。燕王曹宇为曹操之子,明帝的叔父。东汉时代,往往由外戚作为辅政大臣之首,拜大将军、辅佐幼帝,亲族或是宗室具有此地位的情况很罕见。曹宇被委以此任,大概是因为明帝自幼便与之熟识,气味相投之故。夏侯献的情况不是很清楚,不过夏侯氏是曹氏的同乡姻族。还有种说法云曹操之父曹嵩就出身于夏侯氏[25] 。曹操统治时期,夏侯惇夏侯渊为曹魏政权的建立竭尽心力。可以说,夏侯氏一族在曹魏政权中的身份就等同于宗室。曹爽、曹肇分别为曹真、曹休之子,出自曹氏疏族。曹真、曹休,是当年明帝曹叡的辅政大臣。曹真本是曹氏养子,与曹氏并无血缘关系。其生父秦邵是与曹操一同举兵的同道之士,但不久便被杀害,也有说法云他是代曹操而死。成为孤儿的曹真在曹操的抚养下与曹氏诸子一同长大,尤其是与曹丕一同起居,深为文帝所信任。曹真之子曹爽在魏明帝为太子时就为其宠爱,明帝即位之后,颇受宠遇。秦朗之母是曹操一见倾心的女子,秦朗随之入后宫,为曹操所喜爱。在这一点上,秦朗与曹真颇有类似之处。第二,他们都拥有指挥宿卫军队的将军之职。屯骑校尉是东汉以来的五校尉之一,掌握守备洛阳骑兵部队——屯骑营。领军将军、武卫将军、骁骑将军都是始自曹操所建魏国的将军号。武卫将军源于绰号“虎痴”、统率曹操亲卫队的许褚所拜武卫中郎将。骁骑将军最初是授予曹休的军号。就某种意义而言,从这些人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中,可以对魏明帝选择这些托孤大臣的思路与意图略窥一二。

尽管明帝死后的政治体制已然确定,但仅仅三日后的甲申(二十七日),事态便发生急剧变化。司马懿与曹爽被任命为辅政大臣,曹爽代替燕王曹宇被拜为大将军。在这一人选更替的背后,是明帝在宫中将死之际周围左右的暗斗。积极推动更改顾命大臣人选的,是中书监刘放与中书令孙资。刘、孙二人皆为曹操所建魏国的秘书郎。魏王朝建立后,改秘书省为中书省。在文帝、明帝时代,刘放、孙资始终分别担任中书省的长官中书监与中书令,参与机密。将要成为辅政大臣的夏侯献、曹肇、秦朗则非常厌恶此二人。据说,当时宫廷中有鸡栖树,夏侯献、曹肇见此树后,云:“此亦久矣,其能复几?”鸡栖树即暗指刘放、孙资。刘、孙二人深恐将来有祸,于是趁曹爽独自在宫中时,寻机来到明帝榻前流泪哭诉,并抬出先帝(魏文帝)所颁藩王不得辅政的诏敕,意图将燕王曹宇排挤出辅政大臣之列,力推司马懿与曹爽一同辅政。明帝虽同意提案,但或是由于生病而意识模糊的缘故,随后又动摇了。刘放、孙资退出寝宫后,曹肇来到明帝身边切谏,明帝于是又听从了曹肇所言。刘放、孙资听闻此事,急入寝宫,再次努力说服了曹叡,并让已然点头同意的明帝书写手诏,确保施行。明帝云“我困笃,不能”,拒绝书写手诏。刘放则爬上床榻,抓住明帝的手强迫其写下诏书。如此,这番内斗终于了结。从表面上看,这次权力斗争是由刘放、孙资推动的。不过,司马懿是否在背地里操纵了此事?又或是与曹爽已事先结成同盟?这些地方都还存在诸多疑问。至于在权力斗争中失败的燕王曹宇、夏侯献、曹肇、秦朗等人,则出宫返回宅邸。

双方斗争之时,司马懿正由辽东凯旋,进至河内郡汲县。在燕王曹宇的示意下,朝廷下诏命令司马懿不必前来洛阳,直接由河内郡西向返回长安,出镇当地。不过,明帝的给使辟邪又直接携带明帝手诏至司马懿处,诏云:“间侧息望到,到便直排阁入,视吾面。”司马懿既惊讶于手诏所言,又看到两份诏书内容差别甚大,颇疑京师已起变故,于是立刻乘追锋车昼夜兼行奔往洛阳,一日便到,直入明帝的卧室嘉福殿。时为景初三年(239)正月丁亥(一日)。(www.xing528.com)

面对入宫探视的司马懿,明帝执其手言道:“以后事相托。死乃复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见,无所复恨矣。”而后,明帝将齐王曹芳、秦王曹询呼至身边。齐王曹芳年八岁、秦王曹询年九岁,因明帝无子,他们作为后嗣被秘密养于深宫之中。有人说他们是任城王曹楷[26] 的子嗣。不过事关宫闱绝密,其实际身份已不得而知。明帝使二人拜会司马懿,并指着齐王曹芳说:“此是也,君谛视之,勿误也!”他又让曹芳上前抱住司马懿的脖子。司马懿亦顿首流涕。其日,册立曹芳为太子,明帝随之驾崩,终年三十四、一说三十六岁。[27] 其遗体殡于九龙前殿,正月癸丑(二十七日)葬于洛阳之南的高平陵。

时人以为,魏明帝曹叡虽口吃少言,但“沉毅”聪明,长于决断。即位不久,明帝便亲政,好独断专行。同时,他重用刘放、孙资等近臣,并逐步将与曹氏具有地缘、血缘关系的“贵戚”任命为近侍、禁卫官员。这些“贵戚”,也就是万绳楠以地域标签命名的“谯沛集团”。明帝最初遗嘱安排的辅政班子,也非常明显地表现出他与“贵戚”的密切关系。此外,关于明帝,还有一点令人深感兴趣。那就是他与魏文帝曹丕同样御驾亲征,而且不顾重臣的反对,在洛阳大兴土木,营造宫殿。汉初,萧何曾营造宫殿,因建筑华丽而引发高祖刘邦的不满。萧何则答云:“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以此而言,作为新兴的曹魏王朝皇帝,与汉朝相比既无深厚传统,也尚未完成统一。可以想象,明帝曹叡大概是希望、或者说不得不通过“亲征”“营造”之事来提升皇帝的权威。然而,曹叡年仅三十岁便离开人世,魏王朝的结局又将如何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