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民党官员大批投敌,抗日战场溃败

国民党官员大批投敌,抗日战场溃败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抗日战争进入一九四一年后,日本帝国主义对蒋介石国民党除继续政治诱降外,又施加军事压力,对国民党战场发动局部进攻。国民党军队于四日进行反击,日军退至汩罗江右岸。在“曲线救国”的掩饰下,一九四一年后,国民党的官员及军队大批投敌。据统计,到一九四三年八月以前,叛国投敌的国民党官员中,有中央委员二十人,旅长、参谋长以上高级将领五十八人,投敌军队五十多万人,占八十万伪军的百分之六十二。

国民党官员大批投敌,抗日战场溃败

抗日战争进入一九四一年后,日本帝国主义蒋介石国民党除继续政治诱降外,又施加军事压力,对国民党战场发动局部进攻。国民党则采取保存实力准备反共的反动政策,结果使得它的军队继续丢城弃地,狼狈溃逃。

一九四一年五月上旬,日军在晋东南集合了七万人的兵力,向驻守中条山的国民党军队进攻。当时国民党在中条山的军队近二十万人,在黄河西岸还有大批围困陕甘宁边区的军队。在短短的一周之内,日寇就侵占了若干山隘据点和山南沿黄河的各个渡口。国民党军队两万多人投降,十万人被俘。如果不是八路军予以接应,国民党二十万军队就要全部覆没。

九月初,日军开始第二次进攻长沙。中下旬击溃了新墙河、汩罗江一带的国民党守军。二十八日日军一部进入长沙市内。但是日寇进攻的目的不在占领长沙,而在打击国民党军队。十月一日日军自动退出长沙。这次日寇动用的兵力约八万人,而国民党在该地区的军队有四十万人。国民党军队放任敌人进攻,又让它从容退走,而事后却宣扬“长沙大捷”。

十二月下旬,日军再次进犯长沙。一九四二年一月一日进抵长沙外围,猛攻长沙城。国民党军队于四日进行反击,日军退至汩罗江右岸。(www.xing528.com)

一九四二年五月,日本为了打通浙赣线,夺取衢县机场,发动了浙赣战役。日军在浙江方面集中的兵力约四万人,沿富春江、浙赣路西进。二十八日侵占金华、兰溪。六月六日侵占衢县,十五日侵占上饶。和西犯的日军相配合,另一部日军于五月下旬由江西南昌东进,于六月底七月初侵占弋阳、横峰。至此浙赣线被日寇打通。在这次战役中,国民党军队三十多万,不作任何抵抗,只知退却逃跑。

在同一时期,国民党军队在豫南、郑州、广东、闽浙、大别山、滇边、鄂西、湘北等多次作战中,无不是日寇一来,就仓惶逃走。这都是国民党顽固派执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保存实力政策的结果。

当时,在国民党及其军队中传播着一种极为可耻的“曲线救国”的论调。这一论调最早是由国民党河北保安司令张荫梧提出来的。从一九三八年底开始,张就高唱着这个论调不断制造通敌反共事件。他为汪精卫辩护,说汪不是当汉奸,而是“曲线救国”。他在给国民党中央的电文中,又为华北柴恩波投敌辩护,说柴“为保存实力施行曲线救国计,已与日寇接洽被委为冀中剿匪总司令,名虽投敌,实际仍为本党作抗建工作”。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部颁发的秘密文件中也声称:“除奸至为迫切要务,应分别轻重,首先从事剿共,如影响抗战,则可略走曲线”。这就说明所谓“曲线救国”即是联合日寇反共,袭击八路军、新四军的一种阴谋伎俩。在“曲线救国”的掩饰下,一九四一年后,国民党的官员及军队大批投敌。据统计,到一九四三年八月以前,叛国投敌的国民党官员中,有中央委员二十人,旅长、参谋长以上高级将领五十八人,投敌军队五十多万人,占八十万伪军的百分之六十二。这些“曲线救国”的军队成为日寇进攻解放区的一部分力量。后来在日寇投降时,自称“地下军”,又摇身一变成为国民党政府的“中央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