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重视待人教育,孝经教导尊重与诚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重视待人教育,孝经教导尊重与诚信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孝经》其次,待人教育要教育子女如何对待他人。在对待他人方面,古人重视教育后代谨慎做人,谦让待人,与人为善。此外,古人很重视诚实守信的教育,将诚信作为正性、养心、成德的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重视待人教育,孝经教导尊重与诚信

待人教育的基础首先是教育子女如何对待父母。《孝经》曰: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也就是说,孝是德行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具体如何才能做到孝? 《孝经·纪孝行》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意思是说,孝子对父母亲的侍奉,在日常家居时,要竭尽对父母的恭敬;在饮食生活奉养时,要保持和悦愉快的心情去服侍;父母生了病,要带着忧虑的心情去照料;父母去世了,要竭尽悲哀之情料理后事;对先人的祭祀,要严肃对待,礼法不乱。这是《孝经》对如何侍奉父母所进行的理论上的阐述,而古代的《二十四孝图》则用具体的实例更加生动地展现了孝的内涵,讲述了历代24 个孝子在不同环境、从不同角度行孝的故事。对于当下的国人,孝道该如何提倡,仍然是值得思索和探讨的问题。

《孝经》(www.xing528.com)

其次,待人教育要教育子女如何对待他人。在对待他人方面,古人重视教育后代谨慎做人,谦让待人,与人为善。《周易》中说: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意思是说,不做大量有益的事情就不能成为一个声誉卓著的人,不干坏事就不会成为毁灭自己的人。积累善行的家庭,一定会有多到自己享用不了还能留给子孙享用的福德;不积累善行的人家,则会有多到自己遭受不了还能留给子孙遭受的祸患。这就是教育子女在处理人我关系时要严格要求自己,善待别人。此外,古人很重视诚实守信的教育,将诚信作为正性、养心、成德的基础。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的“曾子杀猪”的故事,讲述了曾子为了给儿子树立诚实守信的榜样,不顾妻子的阻拦,为兑现诺言不惜杀猪,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同时这个故事也教育成人,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待人要真诚,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将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待人不真诚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