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践行学思,温故知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

践行学思,温故知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代教育家既重视时习温故,又不忽视探索新知识。孔子还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宋代朱熹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思想,认为“故”是“新”的基础,“新”是“故”的发展。温故知新强调学习本身是不断实践的过程,只有反复地学习实践,才能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孔子提出学思并重的思想,主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践行学思,温故知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

古代教育家既重视时习温故,又不忽视探索新知识。《论语》第一句便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还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宋代朱熹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思想,认为“故”是“新”的基础,“新”是“故”的发展。“时习”能使其所学融会贯通,转化为技能并应用无穷。温故知新强调学习本身是不断实践的过程,只有反复地学习实践,才能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这种观点在今天仍有启发意义。

学习与思考是学习过程中两个决定性环节。孔子提出学思并重的思想,主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学习而不知道思考,就会被知识表象所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疑惑变得危险。也就是说,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孔子还说: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意思是,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意思是,子夏说: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也就在其中了。”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但学和思不可以偏废,只学不思不行,只思不学也是十分危险的。总之,思与学相结合才能使自己成为有德行、有学问的人。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www.xing528.com)

思孟学派在《中庸》一书中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思想,充分肯定了学、问、思、辨、行相辅相成的关系,发展了孔子的“学思并重”的思想。孟子尤其强调“思”的重要性,甚至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朱熹重视读书和思考相结合,他继承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的思想,明确指出“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这就是说读书一定要做到书上说的,就好像出于自己的口,如自己所说。书中的微言大义,亦如自己想的。这是真正地理解,也就是读通了。对此,朱熹又说: “读便是学。……学便是读。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若读而不思,又不知其意味;思而不读,纵使晓得,终是卼臲不安。一似倩得人来守屋相似,不是自家人,终不属自家使唤。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要熟读,继要精思,即要使所读之书活起来,还必须发现问题,继而解决问题,这就是有疑和解疑而达到无疑。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说: “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就是说,学不独不妨碍思考,相反学识广博将有利于思考的深化。思考也有助于学,因为思考时遇到困惑而感到难以深入,就会促使自己进一步勤奋学习。学与思的关系,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这些主张都是对学、思辩证关系的精辟总结和深切体验。同时也明确指出,一个人的聪明与坚强是在不断的学思结合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决定的因素是个人顽强的努力而不是他的天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