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朝金匮之盟:历史真伪与政治清算

宋朝金匮之盟:历史真伪与政治清算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赵匡胤把誓书藏进了一个金匮里,命人好生保管。因为誓书放在金盒子里,这个“昭宪顾命”,又被称为“金匮之盟”。关于“金匮之盟”的真伪,已经有很多专家写了很多论文,研究角度五花八门,但得出的结论比较一致——纯粹假冒。其实,关于“金匮之盟”,还有另一个版本。“金匮之盟”的情况大致如此。赵光义和赵普结成新的同盟后,残酷的政治清算开始了。他和赵光义的联盟只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换,交易结束之时,也是联盟瓦解之时。

宋朝金匮之盟:历史真伪与政治清算

赵普向赵光义揭示的秘密,是关于杜太后的一个遗嘱,史称“昭宪顾命”。“昭宪”,是赵匡胤母亲杜氏的谥号。

杜太后是在建隆二年(961)去世的,也就是赵匡胤建立宋朝后的第二年。

按照赵普的说法,杜太后临终前曾把自己和赵匡胤叫进去,接受遗命。当时,杜太后和赵匡胤曾有过一番对话:

太后问赵匡胤:“你知道自己为什么可以得到天下吗?”

赵匡胤哭得太厉害,没回答。

太后:“我老了,快死了,你哭也没什么用,我在问你大事呢,你就知道哭吗?”

赵匡胤:“这都是赵家祖宗和您带来的福分。”

太后:“不对,是因为柴荣让幼子主政天下,人心都不归附罢了。如果后周有一个成年的君主,你怎么能当得上皇帝?你和光义都是我生的,你以后要传位给你的弟弟。国土广大,能有个成年的君主,对江山社稷有益。”

赵匡胤边流泪边磕头:“哪敢不听母亲的教诲呢。”接着,回头对一旁的赵普说:“你记下我说的话,不能违背啊。”

于是,赵普就在床榻边按照母子所说的话,起草了誓书,并在誓书的末尾,写下了“臣普记”三个字。

赵匡胤把誓书藏进了一个金匮(黄金制的盒子)里,命人好生保管。

因为誓书放在金盒子里,这个“昭宪顾命”,又被称为“金匮之盟”。

赵普刚说完,赵光义赶紧派人到宫中去寻找那个金盒子,一找,还真有这么一份誓书。

拿到誓书后,赵光义不禁感慨:“人怎能不犯错呢?我还不到五十岁,已经知道前面的事(指和赵普为敌)都做错了。”

于是,赵光义当即任命赵普为司徒兼侍中,出任头号宰相,而且把赵普的儿子也留在了京城。

好了,事情发展到这里,看上去非常圆满。

赵普替赵光义找到了一份合法继承皇位说明书,赵光义安排赵普实现再就业,曾经斗得你死我亡的两个人,手拉手做起了好朋友。

关于“金匮之盟”的真伪,已经有很多专家写了很多论文,研究角度五花八门,但得出的结论比较一致——纯粹假冒。

论证理由不再一一列举,单说两点。

首先,杜太后死的时候,赵匡胤才三十五岁,赵德昭已经十一岁,她怎么就能预计到赵匡胤死时,德昭还是个孩子呢?

其次,赵普既然是写誓书的人,赵匡胤活着的时候不敢泄密尚可理解,但赵光义即位后为什么不赶紧说出来呢,何必等过了整整五年再说出来?总不能说自己娱乐活动太多,把这事给忘了吧。如果真是赵普把这事给忘了,害得赵光义被人质疑了五年,那还不削死他!又怎么可能让他官复原职。

其实,关于“金匮之盟”,还有另一个版本。

说的是,杜太后有一天把赵匡胤、赵光义、赵廷美三兄弟,以及赵德昭、赵德芳等其他皇亲国戚都叫来吃饭。饭吃到一半,赵匡胤告诉老妈:“我想把皇位传给二弟赵光义,今后再让赵光义传位给赵廷美。”

太后听了很开心:“我早就有这心思了,以后天下人就会知道,我一个女人生了三个天子啊。”乐完以后,太后让赵光义和赵廷美站起来感谢赵匡胤,并接着对两人说:“赵匡胤千辛万苦才取得天下,你们却白捡了个皇位,以后可不能辜负他,我再问问,赵廷美以后打算把皇位传给谁呢?”

赵廷美赶紧说:“我接着把皇位传给赵德昭。”

太后这个时候早就乐开了花:“对,对,这就是天意,你们以后谁都不准违背这个约定,谁违背了这个约定,必遭天谴。”赵匡胤听了,赶紧让赵德昭站起来感谢太后。(www.xing528.com)

聊完后,太后又对赵匡胤说:“你把赵普叫来吧,让他把今天的约定写下来,你们兄弟收好喽,一个个传下去。”

如果说,第一个版本还有那么点造假诚意的话,那第二个版本就实在太离谱了。每当看到这段记载,我都不由感叹:

杜大妈,这可是影响到千秋万代的皇位传承啊,您当这是击鼓传花吗?

“金匮之盟”的情况大致如此。赵普的谎言并不高明,但也无法证伪,反正当时在场的一共才三人,活着的只剩他一个了,他怎么说都行。

有赵普站出来撑场,赵光义的地位得到了极大巩固,朝局又趋于稳定。

当然,两人的交易还没有结束。

赵光义和赵普结成新的同盟后,残酷的政治清算开始了。

太平兴国七年(982)三月,有人告发赵廷美,说他想趁赵光义赴金明池(开封城外的一处人工湖,主要用于演练水军)水心殿参观的机会,暗中行刺。

四月,赵普向赵光义报告,声称宰相卢多逊和赵廷美暗中勾结,一起诅咒皇上。

为此,赵廷美先是被赶出京城开封,到洛阳担任西京留守。不久,又被贬为涪陵县公,安置在房州。那个地方,曾经还安置过后周的小皇帝柴宗训,从此,赵廷美过起了软禁生活

卢多逊被削去官爵,流放到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

太平兴国九年(984),赵廷美在忧惧中死去,时年三十八岁。

雍熙二年(985),卢多逊病死于海南岛,时年五十二岁。

与此同时,一批和赵廷美、卢多逊关系相近的人或贬官,或流放,或处斩……

奈何,看似彬彬有礼的朝堂,盛行的却是丛林法则。

奈何,历史洪流之下,个人就是那么渺小,其中的复杂冤屈,只能等待时间来揭示。

硝烟散去,我们再介绍下胜利者赵普的结局。

其实,赵普也不算什么胜利者。他和赵光义的联盟只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换,交易结束之时,也是联盟瓦解之时。

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仅仅当了两年宰相的赵普又被罢去相位,出任武胜军节度使。和十年前罢相时相比,头上的虚衔由“同平章事”变成了“侍中”,略微高了那么一点点。唯一的区别,仅此而已。

虽然,后来他曾第三次出任宰相,但同样没有大的作为,干了一年多,再次罢相,赴洛阳担任西京留守。又一年后,因病致仕。

乱世小吏、幕府谋士、首席宰相、失意官僚……赵普一生与权谋相伴,因权谋而助宋朝奠定基业,因权谋而沾上人生污点。

胜亦权谋,败亦权谋,得亦权谋,失亦权谋。

我想,这应该算是对他的中肯评价。

淳化三年(992)七月,宋太师、魏国公赵普病逝于洛阳,年七十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