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窑湾乡志:畜病合作防治措施的取得成果

窑湾乡志:畜病合作防治措施的取得成果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5年,推行“畜病合作防治制度”。1984年,推行“五包三赔一到户”的畜禽疫病防治承包制度。“三赔”即24小时内,防疫应激反应所造成死亡按一定比例赔偿,兽医人员阉割造成死亡要按一定比例赔偿及畜禽治疗不及时或是错诊、误诊时要按一定比例赔偿。2017年,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动物防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强制免疫正在规范化、制度化,通过一系列的动物防疫措施,提高动物治愈率,减少死亡率。

窑湾乡志:畜病合作防治措施的取得成果

(一)防疫制度

1950年,对耕牛实行包诊包医,形成兽医技术承包的雏形。

1975年,推行“畜病合作防治制度”。

1980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畜牧兽医防疫建立“分片包干”承包制

1984年,推行“五包三赔一到户”的畜禽疫病防治承包制度。“五包”即包防疫、包治疗、包阉割、包药物、包技术指导。“三赔”即24小时内,防疫应激反应所造成死亡按一定比例赔偿,兽医人员阉割造成死亡要按一定比例赔偿及畜禽治疗不及时或是错诊、误诊时要按一定比例赔偿。“一到户”即兽医人员直接到农户开展防疫、治疗服务。

1992年7月《家畜家禽防疫条例》颁布实施,畜禽防疫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

1997年《动物防疫法》颁布实施,法定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动物防疫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

2002年,农业部颁布《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对强制免疫的动物实行佩戴耳标,发放免疫证,建立免疫档案,实施防疫责任可追究制度。

2010年,动物防疫工作从春秋防疫改为“春秋防疫为主、季防月补为辅”的常年防疫工作制度。2014—2017年,实行防检统一、治疗放开,农户自由选择兽医服务,畜禽防治逐步市场化。(www.xing528.com)

(二)防疫措施

窑湾乡动物防疫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长期以来,老兽医对牛疫病预防、医治方法主要采用民间流传下来的老办法,如使用火针、中药汤剂的办法。1954年,兽医协会成立,对牛的防疫采用注射牛瘟、牛炭疽、牛气肿疫苗防疫。1963年,对生猪防疫主要采用疫苗注射,开展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疫苗的注射,防疫密度达80%。1976 年,抗生素用于生猪治疗,提高生猪的治愈率。

1980年,实行春秋防疫制度,生猪防疫疫苗注射有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疫苗,防疫密度达90%以上,经过多年防疫,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疫情基本得到控制。

1992—1995年,因外疫因素,在全乡零星散发疑似口蹄疫(“五号病”),采取焚烧、深埋、消毒处理,疫情得到控制。生猪疫苗注射的重点为猪瘟、猪口蹄疫疫苗。

2003年,暴发疑似禽流感疫情,扑杀家禽2 万只,杜绝疫情蔓延。2月,石板村11组陈姓村民家饲养的生猪发现“五号病”疫情。事件发生后,区有关领导及时联系市畜牧专家对发病的5头猪及同群的21头猪于当晚挖坑焚烧、消毒掩埋,对2头母猪及11头仔猪加强隔离观察,并将所使用的工具焚烧,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2005年,乡境内发生猪蓝耳病疫情,对生猪生产造成极大危害,动物防疫的重点转向猪瘟、鸡瘟、猪口蹄疫、猪蓝耳病疫苗、禽流感疫苗注射。到2010年动物防疫密度达到98%以上,动物标识率达100%,并且实行动物防疫抗体监测制度,纳入政府考核内容。

2017年,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动物防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强制免疫正在规范化、制度化,通过一系列的动物防疫措施,提高动物治愈率,减少死亡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