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窑湾乡志:政协联络处调研成果

窑湾乡志:政协联络处调研成果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窑湾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与建议窑湾乡政协联络处2007年7月18日2007年6月下旬和7月底,西陵区政协窑湾乡联络处组织部分委员以针对窑湾实际,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分别到窑湾乡的沙河、黑虎山等村,就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年终又与部分乡村领导和农户进行了座谈和交流,调查、座谈的情况如下。

窑湾乡志:政协联络处调研成果

对窑湾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窑湾乡政协联络处2007年7月18日

2007年6月下旬和7月底,西陵区政协窑湾乡联络处组织部分委员以针对窑湾实际,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分别到窑湾乡的沙河、黑虎山等村,就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年终又与部分乡村领导和农户进行了座谈和交流,调查、座谈的情况如下。

一、窑湾乡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现状

窑湾乡原有面积70平方公里,18个行政村,2.4万人,随着宜昌市的扩展和国家建设,逐步缩减到现在面积17.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0公顷,水面54.1公顷,全乡现辖有7村,36个村民小组,2779个农户,总人数8250人,劳动力4832个,辖区总人口5万人(含三峡大学3 万人)。窑湾乡在西陵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已融入宜昌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热潮中,在建设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中,西陵区要占领率先位置,窑湾乡应该抓住这一机遇,理顺新农村建设思路加快发展。近几年来,窑湾乡党委和政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一是按照合理布局,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编制了全乡的五年发展计划和十年发展规划。二是开展黑虎山、沙河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加强了示范村的道路、水渠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办公楼建设,解决了2500人的安全饮水。三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狠抓精品果园和生态家园建设。四是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近万人次。五是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实施了农村特困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六是推广沙河村民主管理经验,完善了民主管理制度,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2007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收入5.9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521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307元,增长8.7%,为全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通过调查和座谈,窑湾乡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一是由于城市拓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征用土地,使农村经济发展空间减少,失地农民再就业安置的压力加大。二是农业生产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主导产业(柑橘)规模经营发展有限,产业化经营推进缓慢,农民长期增收的渠道不多。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建设新农村的组织和科技服务工作难到位。四是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集体资金来源受限,集体经济实力较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仍显不足。五是对新农村建设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部分农民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在教育引导农民方面还有较大任务。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所取得成绩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扎实推进窑湾乡的新农村建设。

二、关于推进窑湾乡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明确乡村发展定位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全市首富乡、城市花园乡、西陵发展极”作为窑湾乡新农村建设总目标。探索开发新城区、建设新农村的城郊乡发展模式,为西陵区区域统筹打造龙头构建“三心一区”提供重要支撑。

(二)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明确乡村发展思路

用城乡一体化的方式来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模式和必由之路。我们必须按照这一基本模式创新思维,做到科学规划、项目推动、城乡联手、政策引导,扎实有效地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科学规划:就是区、乡要加大协调力度,按照生态环保、生产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做好全乡的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从而,让村及村民以规划为准绳,努力建设符合城郊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项目推动:就是区、乡要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引进和培植一批适合窑湾实际的项目,通过项目推动带富一方农民。以“窑湾蜜橘”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生产经营保护为重点,做精做优蜜橘产业,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以七一〇海山科技园为龙头,以东山四路片区开发为契机,做好磁产业聚集区大文章;以黄柏河旅游开发为重点,做好夜明珠旅游服务区开发及宜秭公路和三峡专用公路周边物流中心建设,发展现代服务业。

城乡联手:就是区、乡两级要制定鼓励城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与窑湾乡村联手,合作开发新项目的激励措施及办法。引导企业与村及农户“结对子”,帮助农民致富,做到企农双赢。(www.xing528.com)

政策引导:就是区、乡两级政府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支持的措施,加大经费投入,促进农村污水处理、水、电、路、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区接轨,生活保障机制与劳动力就业培训等与城区接轨。统筹发展,协调推进,最终达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三)坚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突出发展重点

城郊乡既面临城区拓展和大开发的机遇,也面临着发展空间萎缩问题,保证农民增收的压力大,特别是如何保证农民失地不失利、不失业、不减收的措施不多。为此,我们要把握发展机遇,寻求解决窑湾乡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措施的办法。

第一,积极探索村集体产权制度创新改革,促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充分提高土地效益。窑湾乡是中心城区的近郊乡,土地珍贵,寸土寸金。但由于种种原因,土地利用率不高,闲置、半闲置地还不少。对此,建议区、乡两级政府要加大村集体产权制度创新改革力度,以土地为基数测算股份,变土地集体所有为集体经济成员共有,改革创新,按照全省关于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要求,使村民变股民,积极探索村民参与开发项目建设的方式,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投资项目开发,把农民的切身利益与开发项目绑在一起,让农民有一个长期的收入来源和就业的岗位,共享开发的成果,并通过租(征)地、补偿、安置、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等,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机制、农民持续增收机制。

第二,按照“一村一品一基地”思路,精心策划,合理布局,切实发展各村的主导产业。窑湾乡新农村建设必须立足于近郊优势,立足于农民的长远利益,利用宝贵而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做好规划实施村庄建设项目的同时,做到一村和多村联合选定一个产业或项目,打造品牌形象,在国家征用土地时,给被征单位按比例留用部分集体土地,制定集体发展用地计划,使被征单位选择优势地段,连片建立新农村产业发展建设基地。充分利用基地平台,吸引本地或外地投资商,合作开发新农村产业发展建设基地。基地变土地集体所有为集体经济成员共有,使每一个成员长期享受基地建设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区、乡两级政府要把基地建设作为今后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积极争取市土地、规划等部门的支持,把近郊新农村发展建设基地纳入全市统一规划范围,要把产业发展、基地建设作为近郊农民在今后赖以生存的基地,安置就业的基地,这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步重棋。“基地”是根据各村实际确定产业项目,可以是农业项目基地,或称产业园;也可以是都市工业或商贸项目基地,或称都市工(贸)业园。一村一个特色,一村一个品牌。形成一区(居民区)、两园(农业产业园和都市工贸园)的郊区新农村规划模式。为此,精心策划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规划及思路,合理布局新农村产业发展建设基地非常关键。比如黑虎山村,可以以橘园为品牌,发展观光生态农业基地;大树湾村可以与城区商贸市场配套,发展仓储基地;石板、沙河、唐家湾村可以发展厂房租赁经营式的加工工业或工贸基地。

第三,大力选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和都市型工业,“兴商强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立项目审查筛选制度,推进工业项目向沙唐区域集中,物流项目向宜秭公路用地集中,农业及休闲旅游项目向黑虎山集中,仓储项目向大树湾村集中。要引导农民抓住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就地开店办厂,就地创业就业。

第四,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一是要与城区建设相匹配,做好经济发展规划和社会发展规划;二是立足于宜昌后花园建设,采取“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方式,做好村庄建设规划和产业(项目)基地建设规划。区、乡两级政府要加大对市土地规划部门协调的力度,争取规划部门对窑湾乡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做到规划提前到位,不要因为规划不到位而束缚乡村发展的手脚。三是稳步推进城市城管、环卫、社保等向乡村拓展,积极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全面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加强乡村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一是要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村干部的履职能力。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干部减少,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工作的难度也相应加大。因此,除了要加强对干部的培训外,区、乡干部要经常下村多联系,帮助村干部理顺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和措施,帮助协调解决在生产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支持村干部大胆负责地领导本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是在抓好示范村建设的同时,要加强面上的工作,尤其要加强后进村的帮扶工作。

三是要不断总结完善公司化管理的经验与问题,创新农村经济管理的新机制。积极探索社区化的村级管理方式,对辖区新引进的单位要签订辖区管理合同,在窑湾乡辖区新建立的居委会授权窑湾乡政府管理。

四是要进一步增强全区各部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盘活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力物力资源。窑湾乡的发展是西陵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因此,要把乡政府班子建设、乡干部人员结构和素质的优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组织措施来抓;要加强对城乡统筹发展任务的研究,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做到城市建设管理、环卫、社保等工作向农村拓展,各部门的涉农资金统筹安排,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齐心协力支持窑湾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