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齐国兵器:攻击性与防御性武器多样化

齐国兵器:攻击性与防御性武器多样化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战争频繁。“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东方的齐国自然也不例外。兵器种类众多,从出土实物看,齐国的兵器按用途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攻击性兵器,器形包括戈、戟、矛、钺、刀、剑、殳、匕首、弩机、镞等;一类为防御性兵器,器形有甲胄等。戈也是春秋战国时期常见的兵器之一。这种长兵器既适合战车,也适用于步兵作战。当然,这里的戈是泛指所有的武器,而非专指戈这种兵器的本身。

齐国兵器:攻击性与防御性武器多样化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战争频繁。“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东方的齐国自然也不例外。战争频繁直接导致了兵器铸造业的发达,《考工记·攻金之工》中对制作戈、戟等的铜、锡比例有了明确记载:“戈戟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大刀之刃三分其金而锡居一。”兵器种类众多,从出土实物看,齐国的兵器按用途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攻击性兵器,器形包括戈、戟、矛、钺、刀、剑、殳、匕首、弩机、镞等;一类为防御性兵器,器形有甲胄等。

其中青铜剑保存下来较多。《释名·释兵》:“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又,敛也,以其在身拱时敛在臂内也。”古代贵族和战士随身佩带剑用以自卫防身,进行格斗时,可斩可刺。人们佩剑还有表示等级身份的意思,特别是玉具剑只有贵族才可佩带。青州邵庄镇西辛战国陪葬墓出土的一柄青铜剑,剑身起脊,通体有斑驳的绿锈,至今剑锋犀利,寒气逼人。

戈也是春秋战国时期常见的兵器之一。这种长兵器既适合战车,也适用于步兵作战。戈可用于啄击,但主要用于勾杀,所以古代称之为勾兵,一般是由戈头、柲、柲冒和鐏构成。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戈绝大部分只剩青铜铸的戈头。据《考工记·冶氏》中记载:“戈广二寸,内倍之、胡三之、援四之。”时至今日,“大动干戈”这句成语仍被人们广泛使用着。当然,这里的戈是泛指所有的武器,而非专指戈这种兵器的本身。只是由于年代的久远,这种兵器已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模糊,只有从出土实物上才能有所了解。

青州市博物馆藏有三件带铭文的青铜戈。之一,“陈胎之右户戈”,保存完好,直援,无脊,短胡,饰有四个长孔穿,栏较高,内后部略呈弧状,应是陈胎这辆战车上右侧的战士姓户的人所配备的铜戈。之二,“工城佐逆昌卯戈”,直援,无脊,存三穿,栏较高,内后部呈弧状。“工城”即攻城,此戈或即逆昌卯所用之戈。之三,“戊□左戈”,直援,存三穿,无脊,栏较低,内后部呈弧状。此戈或即戊□战车上左侧所配。

这三件铭文铜戈,均为某某人专用,且有的人为“车右”或“车左”,对研究古代战争中人员分布提供了很重要的资料,而且为研究我国汉字形体的演变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工城佐逆昌卯戈

通长18.5厘米,弧长7厘米,内长11.2厘米,重142.5克,一级文物

●戊□左戈(www.xing528.com)

通长18.9厘米,弧长7.8厘米,内长11厘米,重145.5克,一级文物

●陈胎之右户戈

通长21厘米,弧长9.5厘米,内长11.2厘米,重223克,一级文物

●青铜剑

长54.5厘米,宽4.5厘米,厚1.1厘米,二级文物
2009年西辛战国墓出土

●嵌贝砖

残长44.5厘米,宽18厘米,厚8~2.5厘米,三级文物
1992年臧台遗址出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