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苏州南魁星楼巷:水乡留声的故事

苏州南魁星楼巷:水乡留声的故事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魁星楼巷原来叫司巷,因为过去在巷子里头设了一个叫巡检司的机构,负责的官员有两个人,还有工兵六十人。如今的南魁星楼巷巷子里头北面是住户,南面紧靠佑圣观。佑圣观有个偏门直通魁星楼巷,因为里头空的房子比较多,伢儿常常进里头去耍子去。魁星楼巷得名于巷子最东头的魁星楼,坐东朝西,两楼两底,上头塑了魁星菩萨像。

苏州南魁星楼巷:水乡留声的故事

讲述人:刘政

我家住在魁星楼巷的顶头,我对这个巷子比较熟悉。

魁星楼巷原来叫司巷,因为过去在巷子里头设了一个叫巡检司的机构,负责的官员有两个人,还有工兵六十人。这个组织原来设在狼山,先搬来白蒲,又再搬去兴仁镇了。这个巷子当年盘马弯弓,沙场演兵,老有历史的。

另外,这个巷子里头,还设过水龙局,就是旧社会的“消防大队”。水龙局设有水龙大概五六台,一旦发生火情,水龙局的人就把水龙抬过去救火。

如今的南魁星楼巷

巷子里头北面是住户,南面紧靠佑圣观。佑圣观和如皋的威灵观差不多的,这个庙宇比法宝寺早建二百多年,它整个山门是西向的。观里头有两棵大白果树。白蒲人总晓得,能够抱几抱。据说早年系海船就系在这棵白果树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工人夜校少学桌凳,就把白果树锯了,放倒了,这是件非常可惜的事情,不可再生的,一个活档案没有了。这个白果树可以说是树叶遮天蔽日,树根在地下延伸几十米,据说附近天井里挖下去总能挖到它的树根。

佑圣观有个偏门直通魁星楼巷,因为里头空的房子比较多,伢儿常常进里头去耍子去。观后头原来是个花园,有假山,有花。观东边全部是花墙,在魁星楼上南望就能欣赏到花园的园景,春天听到鸟叫,秋天听到虫鸣,还可以闻到花香。佑圣观为这个巷子增色不少。

魁星楼巷得名于巷子最东头的魁星楼,坐东朝西,两楼两底,上头塑了魁星菩萨像。魁星楼朝东有个拱形门,门上方有砖刻的“聚魁门”,相当于城门一样,西面是个半连贯的楼房。(www.xing528.com)

魁星楼向南边墙上开了一个洞,做过化纸炉,把字纸扔里头去焚烧掉。证明旧社会的人对读书人很尊重,敬重字纸,也是敬重文化,不能亵渎它。这个巷子里头还有几间老店,西边不远就有一个宝庆斋,外头挂个方旗子,有“宝庆斋”三个字。这个店卖年画、线装书,现在书总是用机器装订的,或者用胶水粘的,旧社会用线装订的,包括伢儿读的《大学》《中庸》《三字经》《百家姓》《孟子》《论语》等读物,店里同时兼卖文房四宝等。店主人还能帮人写些对联,但是宝庆斋的老爹呢,节约得没得魂,来了客人招待你吸水烟,要过火,他总舍不得用一根火柴,要跑到东边秀才巷南边点铜匠铺的炉子里的火。

巷子再上西去点还有理发店和李四烧饼店。老板李四凭做烧饼,养活一家六七个人。做烧饼还是蛮辛苦的,一早听见烧饼槌敲得噼里啪啦的,芝麻的香味就弥漫在巷子里头。这户人家六七个人,一间店面房,一间住房。家里这么多人咋睡啊,房子里就搭了楼铺,或叫角楼,能够上去。这个老爹除了做烧饼应早市外,他还做脆饼卖。脆饼就是干面加水和了以后贴在炉上的土饼干,不像我们现在的机制饼干。还做一种食品,叫“金刚脐”。圆形的面饼上面开个花,贴在炉子上,在炭火上面放个铜制的小碟儿,把红糖放在里头烤,烧到红糖冒泡的时候,用水朝下一浇,上面炉鼎一盖,这样子整个炉子里头烟雾弥漫,糖分就附着在“金刚脐”表面,老黄色的,带点甜,就叫“金刚脐”。他做这类的茶食补贴家用。他的女儿在巷子里头摆个糖摊,卖山芋片(就是将“黄大头”切成片浸在糖水里头)或煮熟的红枣之类的。有些伢儿放学后,到上贞殿南边庙里去耍子,正好经过门口,会买些小零食,但总体她卖糖果的生意也不好。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李四一家才翻了身,过上了比较好的日子。

再往西边去,有个陈恭敏,他是白蒲第一个党组织的负责人,家里开葆春堂药店。1943年,如皋县委有两套组织,一套是公开的,一套是秘密的。当时不晓得果是县委季一先秘密到白蒲来发展党组织,发展了陈恭敏,当时一共有三个人加入了共产党。有一个叫杨彬,他是雨花台[36]的烈士,到白蒲来建立一个地下党的联络站,能够同苏北解放区的人联系,当时就利用陈恭敏家里开中药店的有利条件开了个西药店,这家店对外是个药店,实际上就是个共产党的联络站。杨彬在白蒲组织了一个假家庭,上海工厂的女工做他的妻子,还有个烈士子女做他的儿子。后来,杨彬到上海去没有回来。共产党北撤,这个联络站失去作用。

陈家西边是茅祖裕家。茅祖裕是全国知名的眼科专家。他家西头还有个牌坊,这个牌坊为顾开妻周氏而立。周氏23岁的时候,嫁到顾家去。不曾有多少时,顾开年纪轻轻的,就去世了。丈夫死后,她就终日操劳,养活一家人。后来儿子死了,公公也死了,婆老太也死了,就剩了她一个人,她一个人支撑着这个家庭。她一直念叨家里无后,如果能够继后,培养一个后代就好了。后来一直到她七十开外的时候,她丈夫的弟弟有个儿子过继给她,周家这支有了后。这个人一个是守寡,一个是为周家这一支求后,所以就给她立了一个节孝坊,在这个巷子的最西头。

整条巷子,东边有个魁星楼,西边有个节孝坊,南边靠上贞殿,古代又是个司巷。这个巷子从南通到如皋,是白蒲镇“一镇两治”的分界巷,所以这个魁星楼巷很出名。这条巷子现在用石板铺了地。

巷子里还有个张八爹专门做“圆货”,就是做各种用具的柄。他有个木车床,专门用来车圆货。挖掘出来,也可以增加点旅游资源,开发以后供人参观游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