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苏中水乡人家的留声记忆:吴际昌赴千叟宴

苏中水乡人家的留声记忆:吴际昌赴千叟宴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千叟宴”举行的时期,历史上有记载,是1796年正月初四,在北京紫禁城宁寿宫,参加的人数有5 900多人。这个吴际昌参加宴会家来以后,写了《赴千叟宴恭记》。吴际昌从北京参加千叟宴回来路过扬州,拜访袁枚。后来袁枚帮他画了一幅画《吴韦亭赴千叟宴归画赐杖图》,吴韦亭是吴际昌的号。这首写的是他本人因为生病不能够参加千叟宴,感到很遗憾。

苏中水乡人家的留声记忆:吴际昌赴千叟宴

讲述人:刘政

吴际昌到京城去参加了乾隆皇帝的“千叟宴”,轰动了整个镇。他家来以后很兴奋,写了文章,还有名人题了诗。

“千叟宴”举行的时期,历史上有记载,是1796年正月初四,在北京紫禁城宁寿宫,参加的人数有5 900多人。这个吴际昌参加宴会家来以后,写了《赴千叟宴恭记》。这篇文章就记在《吴氏家乘》里面,“恭”就是恭敬的“恭”。当时皇帝赐给他鸠杖、紫貂、绸缎、大小荷包、银牌。鸠是一种鸟,据说这种鸟呢,吃东西不打噎。古代人就把鸠刻在杖头上,是对老者的一种美好祝愿。他把这些东西当珍宝,放在他家家祠吴氏家庙里头供奉着。当时大诗人袁枚[3]与白蒲人交往很多。他曾经为姜恭寿写过墓志铭,与三里楼的北园有个叫吴的官员来往甚密。皇家也邀请袁枚到北京去参加千叟宴,因为身体不好,他没有去。吴际昌从北京参加千叟宴回来路过扬州,拜访袁枚。后来袁枚帮他画了一幅画《吴韦亭赴千叟宴归画赐杖图》,吴韦亭是吴际昌的号。

在这幅图上,袁枚就题了三首诗,第一首诗:“宴罢彤庭出建章,耆英会上说吴刚丹青赖有传神笔,画出钧天梦一场。”这首诗第一句“宴罢彤庭出建章”中的“彤庭”就是指宫廷,“出建章”是指离开了皇家到了扬州;“耆英会上说吴刚”中的“耆英会”是指年纪大的老人一齐聚会,老年精英,“吴刚”是月宫里头的神仙,这些人都是高寿的老人,在宴会上像神仙一样受到接待;“丹青赖有传神笔”中的“丹青”是绘画;“钧天梦”是好梦。这幅画是指吴际昌像做到好梦一样的去北京参加了千叟宴。(www.xing528.com)

第二首诗写的:“宠锡重重喜不支,手拈如意下阶迟。一支鸠杖群恩重,交付童孙好护持。”“宠锡重重喜不支”中的“宠锡”是皇帝的恩赐,“重重”是指皇帝送这样东西又送那样东西,皇帝的恩宠对他来说,就是欢喜得不得了;“手拈如意下阶迟”就是手上捧了个如意一步一步地下了皇宫的台阶;“一支鸠杖群恩重”指皇帝赐鸠杖给他的皇恩很重;“交付童孙好护持”指他把鸠杖交给子孙一代一代传下去,感激皇帝的恩德。

第三首写的他自己:“老我欣逢盛典开,路遥无福醉蓬莱。群仙定讶东方朔,何处偷桃不见来。”这首写的是他本人因为生病不能够参加千叟宴,感到很遗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