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植物造景在生态视角下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植物造景在生态视角下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植物造景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园林界第一位工程院院士汪菊渊教授提出植物造景的概念。各地纷纷争当园林城市,努力提高绿地率、人均绿地率。此外,园林项目也逐渐向国土治理靠近,如沿海地区盐碱地绿化、废弃的工矿区绿化、湿地保护及治理等。每一个城市先要进行该市的植物多样性规划,其次对任何一个园林项目在概念规划及方案设计阶段时应同步考虑植物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把植物景观正式纳入规划设计的范畴内。

植物造景在生态视角下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一)植物配置

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设园林教育课程时,观赏树木学及园林设计学中均认可植物配置这一称谓。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营造植物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季相等自然美,构成一幅幅动态而美丽的画面,供人们欣赏。在具体图纸上进行种植设计时,常学习画论等艺术理论,对不同株数植株的配置,要做到平面上有聚有散、疏密有致,立面上高低错落、深具画意。后来有学者提出改称植物配植,理由是植物最后是种植在地上的。从历史的观点来看,植物配置在尺度上是属于微观或是更适合营造写意园林中的私家小庭院植物景观。

(二)植物造景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园林界第一位工程院院士汪菊渊教授提出植物造景的概念。他认为在园林中不只是植物景观的营造,植物必须和其他诸如园林建筑、园路、水体、山石等重要的园林元素组景。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与其他园林元素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www.xing528.com)

(三)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变化,国家经济实力大大提升,政府和人民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园林建设日益受到重视,被誉为城市活的基础设施。各地纷纷争当园林城市,努力提高绿地率、人均绿地率。此外,园林项目也逐渐向国土治理靠近,如沿海地区盐碱地绿化、废弃的工矿区绿化、湿地保护及治理等。因此植物景观的尺度和范围也大大提高了。每一个城市先要进行该市的植物多样性规划,其次对任何一个园林项目在概念规划及方案设计阶段时应同步考虑植物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把植物景观正式纳入规划设计的范畴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