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竹材:土木工程中的文化印记

竹材:土木工程中的文化印记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竹子也是人类早期被用来做建筑以及其他构件的材料之一,它在我国的文明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使用竹子数千年的历史中,可以找到许多生态设计理念,如:因地制宜、用养结合、物尽其用、物以致用、材尽其用等。在中国,使用竹子的生态意义为区域优势和经济优势。竹子具有特定的时空限定,诠释了它的民族和地域文化。中国传统的竹子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语言传达了中华文明,讲述着神秘而古老的东方文化。

竹材:土木工程中的文化印记

竹子也是人类早期被用来做建筑以及其他构件的材料之一,它在我国的文明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著名的甘泉祠宫就是汉代的工匠汉武帝特意建造的竹建筑;在我国南方,竹资源丰富,当地居民都是将竹子做成住宅用以居住;迄今为止,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的傣族仍然居住在竹楼之中,竹楼隐藏在周边的绿树芭蕉之中,看起来充满了诗意和画意。

竹子的形状美丽,典雅,优雅,竹竿笔直挺拔,直入云霄;潇洒多姿,临空横展,独具风韵,给人一种亲密感,自然感,温暖感。这就是竹子的自然美,我国的竹子种类很多,不同类型的竹子,特性也不一样,例如:淡竹中的黑竹有着美丽的纹理,适合编制,而毛竹则更适合用来当原竹。因此,不同类型的竹子和竹子的各个部位可以发挥自己的功能,充分利用材料,创造各种形式的美。

图4-3 竹的天然质感

在视觉上,竹子具有良好的纹理特征,根据不同的锯切方向获得的纹理方向也各自具有独有的特征。竹子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特征——色彩,随着竹子的逐渐生长,它的颜色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再加上对竹子的不同处理方式,使竹子的颜色变得丰富多彩。竹子呈青绿色时,看起来比较优雅和平静;竹子呈黄绿相间时,看起来就比较美丽、充满活力;竹子被漂白之后,看起来就显得明快、整洁。

为了体现竹子的天然和美丽,对竹子进行处理时也要细心,例如,在对竹子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后,不对它的表面进行涂饰,将竹子本身的色彩、风貌展现出来;对于显现的本色涂料,是展示竹子自然美的一种方式,也是对材料真实性的反应。(www.xing528.com)

从人类远古时期开始,竹子就是一种贴近人生活的材料,我们对它已经很熟悉了。在中国使用竹子数千年的历史中,可以找到许多生态设计理念,如:因地制宜、用养结合、物尽其用、物以致用、材尽其用等。

木材数量急剧减少,缺乏资源的时候,人类提出了“用竹子代替木材”的想法,这种想法是不符合生态学原则的。人们应该从大量的资源消耗转向提高效率。在中国,使用竹子的生态意义为区域优势和经济优势。可以说,竹子是一种优良的生态性材料。

每种形式的建筑都包含了一定的文化精神,竹子建筑作为古代文明遗产,同样也具有文化上的思想渊源。竹子具有特定的时空限定,诠释了它的民族和地域文化。中国传统的竹子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语言传达了中华文明,讲述着神秘而古老的东方文化

竹材在我国土木工程中的运用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最开始人们将原竹材简单的搭接起来形成建筑,到后来人们对竹材进行加工做成不同的形状用在建筑以及室内家具上,现在人们将竹材与其他建筑材料组合共同用于建筑的建造上,然而现代建筑工程所用竹材不再是原竹,而是经过性能改良后的竹材,使得竹建筑的使用寿命增加,功能也更加优越。目前,人们对竹材的工艺的改进还体现在各种工业化生产竹质人造板上面,将竹材这一自然生态材料与现代科学技术充分结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