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年运动的方向》读后感

《青年运动的方向》读后感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导读]1939年5月4日,延安青年群众举行“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大会。毛泽东到会并发表了《青年运动的方向》的讲演。《青年运动的方向》就是为了回答上述问题而作的。四是,指明了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全国青年们应该向延安的青年学习,坚持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争取抗战的胜利。《青年运动的方向》是指导中国青年运动的纲领性文献,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产生过重大作用和深远的积极影响。

《青年运动的方向》读后感

[导读]

1939年5月4日,延安青年群众举行“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大会。毛泽东到会并发表了《青年运动的方向》的讲演。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陷,中国的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继续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坚持全面抗战的人民战争路线。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部队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以其模范行为和牺牲精神,抗击着日本侵华军的主力,成为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敌后抗日的领导中心——陕甘宁边区及其首府延安成为中国的光明和希望所在。大批爱国进步青年满怀着抗日救国的高度热忱和对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的仰慕心情,从日本占领区、国民党统治区以及海外异国他乡,冒着生命危险,突破日军和国民党设置的重重封锁线,跋涉千山万水,奔向延安。他们在延安学习革命理论,研讨抗战国策,接受军事政治教育,在新的生活环境中锻炼和成长。但是,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人对于中国革命的性质、抗战的形势以及青年运动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还缺乏统一的坚定的认识,对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中如何发挥作用也不甚了解,存在着若干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地解决,全国青年和全国人民就不可能团结起来,就达不到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和建立新中国的目的。《青年运动的方向》就是为了回答上述问题而作的。

毛泽东在该文中围绕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必须与工农群众相结合这个主题,阐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对中国国情的系统考察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思想。这就是:(1)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现在抗日战争阶段则是日本帝国主义、汉奸;(2)中国革命的动力有无产阶级、农民阶级以及其他阶级中一切愿意反帝反封建的人,其中占全国人口90%的工人农民是根本力量、革命骨干;(3)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性的民主主义革命,其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一个人民民主的共和国,全国青年当为此努力;(4)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经过人民民主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5)这个革命资产阶级已无力完成,必须靠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努力才能完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人民民主革命”“人民民主主义”的概念,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人民民主革命”的基本公式。

二是,正确地评价了青年运动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指出:五四以来,中国青年们“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强调青年是反帝反封建的“一个方面军,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军”。(www.xing528.com)

三是,总结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运动的历史经验教训。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几十年的经验教训就是没有能够把全国人民充分动员起来。广大青年必须知道,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占全国人口90%的工农大众。“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因此,毛泽东号召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起来,实行团结,抗战到底。在这里,毛泽东还强调要把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群众相结合作为判断一个青年是否革命的唯一标准。

四是,指明了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毛泽东进一步分析说:现在的抗日战争,是中国革命的一个新阶段,而且是最伟大、最活跃、最生动的一个新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青年们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但现在中国青年运动还不统一,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为此,全党必须继续加强青年工作的统一,只有统一才会有力量。必须使全国青年都知道现在的形势,坚持团结,抗战到底。毛泽东赞扬“延安的青年运动是全国青年运动的模范。延安的青年运动的方向,就是全国的青年运动的方向”。这主要在于延安的青年是团结的、统一的,而且是和广大工农群众相结合的。延安青年们的政治方向和工作方法是正确的。全国青年们应该向延安的青年学习,坚持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争取抗战的胜利。

《青年运动的方向》是指导中国青年运动的纲领性文献,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产生过重大作用和深远的积极影响。

70多年过去了。如能帮助现在的青年一代认真学习领会毛泽东同志对学生、对青年运动的历史性判断,领悟到先辈们在党领导下的奋斗历史与我们当前幸福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将会激励他们更加意气风发地投入当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进军行列,也有利于中国青年世世代代的健康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