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虹梅南路越江隧道工程的疏散救援空间设计创新

上海虹梅南路越江隧道工程的疏散救援空间设计创新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4.10对三种疏散救援模式进行了综合比较。图4.44疏散楼梯、救援楼梯布置图疏散滑梯和救援楼梯布置方式圆隧道段每100 m 设置一组疏散滑梯,每200 m 设置一组消防救援楼梯,消防救援楼梯与疏散滑梯组合设置。针对长大隧道,通过对这三种纵向疏散救援通道布置形式进行比选,得出人车分离、封闭楼梯间的布置方式为最优方案,以虹梅南路隧道为例对纵向疏散救援空间设计进行了具体阐述。

上海虹梅南路越江隧道工程的疏散救援空间设计创新

1.疏散救援模式适应性分析

隧道防火设计中,选择何种安全疏散方式,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隧道长度、客货运性质、车道数量、穿越地区环境等基础条件,决定了其事故严重程度、火灾风险程度以及隧道所需要的安全等级。如隧道穿越市中心地区或主要河道,发生火灾后造成破坏的后果更为严重,需要更高的安全等级。安全疏散宜选择疏散距离短、疏散救援便利程度高的方式。对于不同的安全疏散方式,设置间距不同,便利程度也不同。隧道总体布置与横断面形式不同,也会选择不同的安全疏散方式。具体选择哪种方案,不同的隧道类型应做详尽的分析比选。表4.10对三种疏散救援模式进行了综合比较。

表4.10 疏散救援模式综合比较

(续表)

2.纵向疏散布置形式比选

表4.11对下部救援通道内三种不同的人车布置形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确保人行疏散通道正压风形成安全区域是安全通道的关键,是开展救援与疏散的保证。方案一虽实现了人车分离,但由于火灾工况下逃生盖板打开数量无法估计,人行疏散通道内部风压难保证,不建议采用;方案二人车共仓,楼梯间与疏散通道间设常闭防火门隔断,能保证人行疏散通道的风压,形成安全区域,人车共仓需要人员疏散方向与车辆行驶方向同向,需要采用救援车辆进行疏散、广播提示等管理、引导措施,根据工程实际条件定制特殊的车辆供该隧道消防救援专用;方案三人车分离式布置封闭楼梯间可以兼顾上述两方案的优点,在保证人行疏散通道风压和疏散通道内车辆独立行进减少人行干扰的情况下实现了人车分离,在人行疏散通道和疏散通道内设置防火门控制人流进入救援通道的位置。

表4.11 疏散通道、楼梯间布置方案比选

(续表)

(www.xing528.com)

3.纵向疏散设计方式

(1)疏散楼梯和救援楼梯布置方式

圆隧道段每100 m 设置一组疏散楼梯,每200 m 设置一组消防救援楼梯,消防救援楼梯与疏散楼梯组合设置。疏散楼梯盖板由疏散人员从车道层开启,消防救援口盖板由消防救援人员从下部开启,避免疏散人员误入。如图4.44所示。

图4.44 疏散楼梯、救援楼梯布置图

(2)疏散滑梯和救援楼梯布置方式

圆隧道段每100 m 设置一组疏散滑梯,每200 m 设置一组消防救援楼梯,消防救援楼梯与疏散滑梯组合设置。疏散滑梯盖板由疏散人员从车道层开启,消防救援口盖板由消防救援人员从下部开启,避免疏散人员误入。如图4.45所示。

图4.45 疏散滑梯和救援楼梯布置图

4.小结

本节重点对隧道通常采用的横向、横纵结合、纵向三种疏散救援模式进行了综合比较与分析。针对长大隧道,通过对这三种纵向疏散救援通道布置形式进行比选,得出人车分离、封闭楼梯间的布置方式为最优方案,以虹梅南路隧道为例对纵向疏散救援空间设计进行了具体阐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