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虹梅南路越江隧道工程现场试验成果

上海虹梅南路越江隧道工程现场试验成果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6.23排水带试验纵断面图3.试验设计排水带沿地下连续墙接缝布置,铺设范围为-11.35~-6.35 m,长度为5 m。图6.24毛细排水带试验平面图由上至下将毛细透排水带紧贴接缝铺设,开槽面朝向地下连续墙。排水带和无纺布采用射钉固定于地下连续墙。封堵出水口,观察试验墙墙身、墙底及与地下连续墙侧向接缝的渗漏情况。

上海虹梅南路越江隧道工程现场试验成果

1.试验目的

毛细透排水带应用实例很多,但用于“两墙合一”的地下隧道工程尚无先例,试验目的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验证毛细透排水带与集水管组成的排水系统在两墙间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2)掌握排水带在内衬墙与地下连续墙之间的这种特定环境下的排水性能;排水效果能否达到使内衬墙与地下连续墙接触面干燥的程度。

(3)准确测定渗漏水量,评估排水方案对隧道耐久性和运营管理的影响。

(4)了解毛细透排水带的防堵塞、防水土流失效果。

2.试验时间和选址

试验安排在2012年6月中旬,选择奉贤某区段封堵墙(地下连续墙)的一条接缝进行毛细透排水带的铺设、固定、浇筑混凝土和排水试验。该接缝位于编号为FXSS04和FXSS05的两幅地下连续墙间,浇筑时间分别为2010年11月2日和2010年10月31日,充盈系数分别为1.046和0.967。毛细排水带试验平面图和纵断面图分别如图6.23和图6.24所示。

图6.23 排水带试验纵断面图

3.试验设计

排水带沿地下连续墙接缝布置,铺设范围为-11.35~-6.35 m,长度为5 m。排水带下部插入紧贴地下连续墙铺设的集水管,集水管两端临时封堵。然后以排水带为中心,浇筑试验墙,墙身尺寸为宽0.8 m、厚0.3 m、高5 m。墙底标高为-11.45 m,墙顶标高为-6.45 m。墙底布设DN65的PE管作为集水管,管中心标高为-11.35,一端埋于试验墙内,一端伸出试验墙侧面,下设集水槽测定渗漏水量。

4.试验步骤

(1)搭设双排落地式脚手架,总高度为5 m,纵距2 m,横距1 m,步高2 m。

(2)以地下连续墙接缝为中心,两侧各40 cm 范围内凿毛,清除表面泥土、污物,整平接缝,清理碎混凝土。

图6.24 毛细排水带试验平面图(www.xing528.com)

(3)由上至下将毛细透排水带紧贴接缝铺设,开槽面朝向地下连续墙。表面覆盖一层无纺布,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水泥浆液浸入排水孔槽造成堵塞。排水带和无纺布采用射钉固定于地下连续墙。排水带上端口采用硅胶密封。

(4)试验墙底部沿地下连续墙墙面安装DN65PE集水管为排水管,一端封堵,一端开放排水。将排水带最低点的端头插入排水管预先开设的安装槽孔内,排水带所收集的渗漏水导入排水管排出。

(5)为防止混凝土浇筑产生巨大压力使排水带、排水管发生变形位移,需预先使用水泥砂浆将排水带、排水管连接处局部固定牢固。

(6)绑扎试验墙钢筋笼,箍筋、水平筋和竖向筋均采用Ф12@300。采用Ф12短钢筋焊接于地下连续墙的竖向主筋上固定钢笼。架设试验墙模板,采用Ф12的对拉螺栓一端焊接在地下连续墙主筋上,一端拉住模板。模板内设撑筋,与对拉螺栓共同固定模板。

(7)浇筑墙身混凝土,人工振捣密实,养护7天后拆除模板并浇水养护。

(8)观察试验墙墙身、墙底及与地下连续墙侧向接缝的渗漏情况。

(9)设置集水槽于排水管管口,定时计量渗漏水量。

(10)封堵出水口,观察试验墙墙身、墙底及与地下连续墙侧向接缝的渗漏情况。

5.试验结论

(1)毛细透排水带与集水管组合的排水系统在地下连续墙与内衬墙件能顺利倒排渗漏水。

(2)通过观察,集水管排水条件相对于封堵条件下,内衬墙与地下连续墙的接缝处水量明显减少,可以大大减轻内衬墙面临的水头压力。

图6.25 毛细排水带试验示意图(单位:mm)

(3)渗流量测定。通过定时计量渗漏水量,计算得到在5 m 高度的地下连续墙接缝处,排水带导流量达到400 m L/h。

(4)观察排出的渗漏水,清澈无浑浊现象,表示该排水带导排过程中不含土质颗粒,无水土流失,不容易堵管。封堵半个月后再开启排水管,排水顺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