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汽车车身设计与色彩属性鉴别表示

汽车车身设计与色彩属性鉴别表示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对各种千变万化的色彩进行鉴别,需将它们按一定规则排列并成为有规律的系统。以按目视色彩感觉的间隔方式,把各种表面色的特征表示出来。在该色立体中,中心轴是明度代表无彩色黑白系列中性色的明度等级。图4-13为这个色立体的示意图。如图4-14所示,该图是一种色彩测量的国际标准,于1976年进行了修正。这在车身色彩设计中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

汽车车身设计与色彩属性鉴别表示

为了对各种千变万化的色彩进行鉴别,需将它们按一定规则排列并成为有规律的系统。常采用的有美国的孟歇尔系统、法国的奥斯特华德系统、日本的p、c、c、s色彩体系以及CIE系统。

1.孟歇尔系统

孟歇尔系统是按照色彩的三个基本属性,用颜色立体模型表示的方法。该系统将各种色彩归入一个三度空间的立体中。它的特征是以颜色的视觉特性来制定颜色分类和标定系统。以按目视色彩感觉的间隔方式,把各种表面色的特征表示出来。

在该色立体中,中心轴是明度代表无彩色黑白系列中性色的明度等级。从上至下分成11级,黑色在底部,白色在顶部。10是白色(明度最大),9~1是灰色,0是黑色(明度最小)。

色立体中,以中心轴为中心,在各个方向上分布着不同的色相,形成了色相环。色相环主要由10个色相组成,其中有五种原色:红(R)、黄(Y)、绿(G)、蓝(B)、紫(P),五种间色:黄红(YR)、绿黄(GY)、蓝绿(BG)、紫蓝(PB)、红紫(RP)。

在色立体中,自中心轴中心延伸的放射线是纯度。色彩离中心轴越远(离边缘越近),纯度越高;离中心轴越近,纯度越低(掺进了灰色)。图4-13为这个色立体的示意图。

图4-13 孟歇尔色立体系统

在孟歇尔色立体中,把上述的红、黄、绿、蓝、紫色作为基本色,再加上黄红、绿黄、蓝绿、紫蓝及红紫五色,一共分成10色;然后把每种色再分成10等份,组成100等份的色环(100种色相)。在每大类的10等份中,以第5种为代表[见图4-13(b)]色相。孟歇尔色相环中,在同一直径的两端恰好是一对补色。在该系统中,色相之多几乎是人类分辨色相的极限。图4-13(c)是孟歇尔色立体的5PB—5Y剖面,像这样参差不齐的剖面共有50个,每个剖面中的每个格子代表一种色彩。其明度共分11个阶段,即N0,N1,N2,N3,…,N10,纯度也因各种纯色而长短不同。例如,5R纯红有14个阶段,5BG只有6个阶段,其表色树状体也因而呈现不规则状。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该系统作为色彩分类和标定的办法。

孟歇尔系统的标定方法是用色立体上的色相、明度和纯度这三项坐标来标定,并给一标号。即以色相H、纯度C和明度V组成的式子作为记号

用式(4—2)即可知道每种色彩在色立体中的位置。例如,3YR6/5的颜色:它的色相在红(R)与黄红(YR)之间,偏黄红,明度是6,纯度是5;蓝紫色为5PB3/12等。

孟歇尔系统常用于色彩的配合和色彩设计。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配合时,调和是指差异较小,对比是指差异较大。在孟歇尔色立体中,相邻近的色彩有较小的差异易于调和,远离的色彩差异较大会形成对比。

汽车色彩设计时,常常是调和与适度的对比并用。调和能造成和谐宁静的感觉,并易于被人接受,但显得单调、不活跃。对比能给人深刻的印象,强烈的对比甚至会造成刺激。适度的对比是必要的,也是可取的。

色彩的调和与对比,要涉及色相、明度、纯度之一或涉及其全部。孟歇尔系统认为,要使色彩调和,应使两种色彩的面积符合一定的比例。即

式中,a为甲色的明度V的数字;b为甲色的纯度C的数字;c为乙色的明度V的数字;d为乙色的纯度C的数字;F为乙色的面积;S为甲色的面积。

式(4—3)表明,两种色彩配合时,应注意使明度V和纯度C较大的色彩具有较小的面积。

2.CIE系统

CIE是国际照明委员会(Internation Commission On illumination)的简称。该委员会在1931年制定了一个色度图,称为CIE1931色度图。如图4-14所示,该图是一种色彩测量的国际标准,于1976年进行了修正。

图4-14 CIE色度图

CIE色度图把红、绿、蓝作为三原色,分别以R代表红原色,G代表绿原色,B代表蓝原色。x、y、z代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比例。色度图中没有z色度坐标。因为任何包含红、绿、蓝三色的百分比之和应为100%,即(www.xing528.com)

因此,z值(蓝色所含比例)可在x、y相对含量的百分比已知的情况下计算出来。

CIE色度图中,弧线上的各点是光谱上的各种颜色,即光谱轨迹。图的顶部是绿色,右下部是红色,左下部是蓝紫色。CIE规定的各种不同标准的白色分别在色彩图A(色温2848K)、B(色温4800 K)和C(色温6500 K)处。A白色含蓝光较少而偏黄,B白色近似于中午的白光颜色,C白色的x、y、z的值均为1/3。

使用CIE色图的方法如下。

(1)在色度图中找到与某一种色彩相对应的点,找出相应的x、y、z值。

(2)识别色彩的混合效果。例如,QP线上的任何色彩都可以由色彩Q和色彩P混合而成。

(3)求色彩的纯度。欲求色彩S点的纯度,将S与C连成一条直线,直线与图形周边相交于M,其纯度就等于SC/MC(见图4-14)。

(4)处于C点两边相对应的色彩是互补色彩。

CIE色度图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任何颜色,不论是光源色或表面色,都可以在色度图上标定出来。

为了保证颜色标志的正确辨认和交通安全的管制,国际照明委员会1983年又公布了《视觉信号表面色》标准。这个文件是在CIE1931色度图上对视觉信号表面色规定了具体的范围(见图4-15)。它适用于各种警告信号颜色标志的编码。

图4-15 表面信号颜色区

在色度图中,相邻近的色彩进行配合时能得到较好的效果;而相对的色彩是补色,它们在色相上是不调和的。如果两种色彩的纯度都很大而面积又相等,就会形成强烈的对比。为了使补色调和,就应使两色的明度和纯度降低而且面积有较大差别。

黑、白、灰三种颜色称为极色或非色彩。一般来说,它们与任何色彩配合都易于调和,原因是一切纯度不高的色彩中都包含有非色彩因素。金色和银色是两种亮度极高的色彩,它们在暗的背景衬托之下,常有华丽的感觉。这两种色彩亦易于与任何色彩调和,原因是它们的表面能映射邻近环境的色彩。

总之,各部分的色彩在色相、明度、纯度上比较接近,会感觉调和。如果各部色彩差别太小,没有运用线条,色调贫乏,便会给人不够生动的感觉。这在车身色彩设计中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

一般在配色时,大都采用“小间隔”的手法。因为过于靠近的两种色彩容易混淆不清,而间隔大的色彩又会形成过强的对比,所以采用“小间隔”的配色手法是较稳妥的方法。

如果发现色彩不调和,可采取下述措施:(1)减小一种色彩的面积;

(2)加入黑灰色,使色彩变暗;

(3)加入白色,使色彩变淡(淡调);

(4)用白、灰、黑、金、银等色镶边,作调和过渡;

(5)两种色彩交接处用邻接色(即色度图中两色之间的色彩)隔开。

在色彩的鉴别系统中,孟歇尔系统和奥斯特华德系统常用于色彩的配合和色彩设计,而CIE系统的色度图常用于灯光色彩的鉴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