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944年腾冲之围:第11集团军左翼攻势酝酿

1944年腾冲之围:第11集团军左翼攻势酝酿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怒江下游防守集团——第11集团军编组的4个加强团中,有两个团是以平戛为攻击目标的,即第2军第76师与第9师合编的加强团、第71军第88师加强团。

1944年腾冲之围:第11集团军左翼攻势酝酿

(参阅附图19)

怒江下游防守集团——第11集团军编组的4个加强团中,有两个团是以平戛为攻击目标的,即第2军第76师与第9师合编的加强团、第71军第88师加强团。

日军战史:

“11日上午,第76师的加强团(以一个步兵团为基干的诸兵种合成部队)全部渡过怒江,将兵力集结于平戛以东10公里附近。12日晨,第76师的加强团以一部攻击打黑渡等的日军守备队。但守备队将其击退。当日夜,安部大队(第146联队第1大队,大队长安部和信少佐)主力在平戛东南8公里附近攻击700—800之敌,给以重创。但其后远征军增强兵力,逐次包围了平戛。

“师团长松山祐三遂将先前作为师团直辖、命由拉孟(松山)北方阵地向龙陵转进的原田大队(第113联队第2大队,大队长原田万太郎大尉)以及芒市守备队编成联合大队(以原田大尉为队长,步兵3个中队为基干),火速派往平戛。平戛守备队长(安部和信少佐)一并指挥联合大队,16日由南北夹击正在攻击平戛阵地的远征军,歼灭其一个营。”[1]

此为日军56师团按预定方案,在内线作战中第一次运用机动兵力向我反击。此次反击,使76师加强团攻势遭到顿挫。但是,16日,88师加强团(以264团及262团第2营编组)在平戛附近围攻三村小寨,却获得了一个后来改变了整个滇西反攻部署的重大战果。

据载,当日上午9时,该部于三村击溃日军,敌遗尸60余具,其中有日军官冰田大尉(经查,第146联队第3中队长为永田岩男大尉,疑为笔误)一名。次日,官兵打扫战场时搜获日军作战命令一份,心知其重要价值,立即呈送上级。

在第88师战斗详报中,笔者看到了该师师长胡家骥发给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及71军军长钟彬的两封电报

5月17日申(15—17时)电,报总司令宋、军长钟:连日与我作战之敌,今捡拾其文件,确为两个大队(龙字6734、6735[2]各一大队),另山炮一中队。该敌对我远征军之整个攻防部署、部队番号、长官姓名及使用兵力姓名,均甚了解。原拟乘我渡江后,集中全力,迫我于江畔,切断我补给线。经我戴团(264团,团长戴海容)艰苦奋斗,未遂其愿。

5月18日寅(3—5时)电,报军长钟:本部攻占三村时,卤获冰田部队阵中日记、会报记录等文件,已呈钧部。兹又卤获敌人大队部作战命令、会报记录、地图、诏训集、战阵训、步兵操典、兵器弹药分配表。除缴呈外,恳派日文翻译员一员来部。

师长胡家骥似乎尚未意识到此事的紧迫性,还在请求军部支援日语翻译,以便本师能优先利用一下这些情报资料。但是,宋希濂于18日回电:“希将卤获之战利品(尤以敌文件为重要),报缴来部为盼。”次日凌晨,钟彬更为急切地回复:“希将获敌文件专人速送,并将有功者报奖。电报太迟,请注意。”[3]88师当即将文件报送上级。

据时任第11集团军总司令部中校作战课长的陈宝文回忆,在这份缴获的日军大队作战命令上,我军的反攻作战方案赫然被列为第一条“敌情”,而其部署则完全是针对我计划而为,即以56师团主力在高黎贡山的4个垭口作严密布防,在松山、镇安街、龙陵、平戛均配置不足一个大队的防御兵力。当时,远征军反攻作战部署仅下达至集团军,初期都是口头传达的,而日军作战命令引用的竟像是原文。宋希濂看后的判断是:一定是我方内部出了大汉奸和败类。于是连声大骂,并直接打电话报告了卫立煌,要求迅速改变作战部署。[4]

5月20日上午,在保山马王屯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卫立煌也大发雷霆。作战部情报处中校处长林逸时后来如此回忆:

“当时形势对我军不利。渡江作战已经进行了10天,一线部队进展甚微,日军且有反攻趋势……大约上午8点多钟,美军G2部(情报部)伯丁上校派人送来一份缴获的紧急情报,并附有一张怒江东岸日军防卫兵力部署图表。我看过后感到吃惊不小,因为日军这个部署毫无疑问是有明确针对性的。按照计划,我军进攻分为左右两翼:左侧松山、龙陵由一个军佯攻,目的是分散和牵制敌人;右翼腾冲为主攻方向。主攻集团为第20集团军,第11集团军担任策应性攻击。但日军似乎早已洞悉我军部署,将第56师团主力近万人[5]全部集中在了腾冲方向的高黎贡山一线,利用险要地形频频反击,致使我军攻击受挫,伤亡惨重。我将情报火速呈送卫长官。卫长官看完情报,脸色铁青,一拳砸翻了桌上的作战沙盘……我从来没有见过长官发这么大的脾气。”[6]

美军顾问呈送的这份情报,应该就是88师缴获的这份日军文件。[7]

泄密事件在中国远征军高级将领中引起极大震动,卫立煌甚至怀疑重庆统帅部打入了日军高级间谍。究竟是谁并怎样把机密泄露到日军方面去的,这个谜团直到1969年才被日本防卫厅编撰的公刊战史揭开,即,一切肇始于2月中旬我空军在腾冲那次坠机,被日军捕获少校军官一名并缴获了密码本和人员编制表。[8]

宋希濂在呈送长官部的日军情报件上签署了个人意见:“我反攻部署敌已明了,敌兵力开始向腾冲集结。我应抓住战机,争取主动,出敌不意,全线反攻。”[9]在这种情况下,远征军的作战方案必须改变,原本策应攻击的第11集团军必须真正出击了。

卫立煌遂决定改变反攻部署:以第20集团军为右翼攻击军,攻取腾冲;第11集团军为左翼攻击军,攻击龙陵、芒市。两翼展开全线反攻。令第11集团军各部(第71军、第2军、第6军)于5月底完成渡江准备,6月初渡江施行攻击。

令人欣慰的是,重庆统帅部此时根据滇西、缅北战事进展研判,也提出了发动左翼攻势的想法。

21日,军令部长徐永昌致参谋总长何应钦蒋介石签呈电报称:

“我远征军出击部队(第53军、第54军及第76师、第88师、新39师之各一加强团)自本月11日开始强渡怒江以来,进展顺利,已先后攻占马面关、桥头、红木树、平戛等据点,并围攻斋公房、大塘子等地。又我驻印军一部(新30师第88团、第50师第150团)配合美军支队复于18日迂回至密支那,占领密支那机场,并随即以运输机、滑翔机运输增援部队在该机场降落。此际我远征军主力似应乘机渡河,扩张战果,进攻腾冲、龙陵、芒市之敌而占领之。……处置:令71军(欠1个师)向龙陵攻击;2军(欠新33师又1个团)以主力向芒市攻击,截断后方联络线,一部协力第71军攻击龙陵。”

蒋介石批示:“照办。”[10]

徐永昌的这一决策案,后来令曹英哲极为称道,因为从时间逻辑上看,军令部此时尚未掌握我作战计划泄密的情况,但研判战局后所做的决策,竟与前线部队的动议不谋而合,显示出相当强的洞察力与预见性。

但卫立煌提出发动左翼反攻的设想后,却遭到美军顾问团方面的极力反对。他们认为,后勤方面无力支援中国远征军5个军(12个师)的全面攻势。

5月17日,东南亚战区联军总司令、英国皇家海军中将路易斯·蒙巴顿决定,将由13架C-47飞机组成的一个美国运输机大队转隶第14航空队,担负云南中国远征军反攻作战后勤空中补给。蒙巴顿认为,中国军队每人的所需空运量可以远低于英美军的所需量,故约定每日按4个师的最低补给量进行空运。[11]这显然是一个歧视性的补给配额。(www.xing528.com)

自19日开始,军政部长何应钦与中缅印战区美军总部函来电往,何迭次恳请史迪威尽快拨发至少20架运输机到位,而美军总部副参谋长费理斯将军一面答复正在办理,一面敦促左翼远征军9个师迅速行动,“讨价还价”的味道极浓。[12]

其实,远征军最初仅从右翼反攻的作战计划,很大程度也是在征求了美军方面的意见后决定的。据美军战史的解释,“放弃拟定始终以小规模、保持高度机动性的诸多部队进行作战的设想,而逐渐改为力攻日军阵地的设想,被认为是从过于加重后勤负担而考虑的”。当时,保障远征军作战补给的第27空运中队仅有13架C-47运输机,在不能指望第14航空队出动大批飞机的情况下,空军部队认为支援远在100英里前方的庞大远征军困难重重,出现了不满情绪。

然而,史迪威中将却坚决支持卫立煌的方案。[13]

在任驻华武官时期,史迪威曾称赞卫立煌是中国最能干的战区司令,性格积极进取。多年不见,他对卫立煌接替陈诚出任远征军司令长官起初有点疑虑:“Y军需要一个有冲劲的推动者。”[14]言外之意是怀疑他现在还是不是这样的人。如今卫立煌左右两路出击的计划,显然打消了他的疑虑。史迪威允诺与英军协调落实补给配额。

调动部队的命令终于下达了。第20集团军继续摆出攻击姿态迷惑敌人,第11集团军所属3个军则沿怒江东岸向左翼战线秘密运动。所有部队车辆均在夜间行军,不得开灯或暴露目标。但这一重大军事行动还是未瞒过日本人的耳目。

据日军战史,日军第56师团已料到远征军不久将由滇缅公路方面发起新的攻势,其芒市机关(监听、破译通信机关)也在尽力监听着远征军通讯。后来芒市机关根据远征军通讯量增大,判断远征军即将自拉孟(含)以南地区发动新的攻势。但师团未及时采取相应对策。[15]

此刻,56师团主力深陷高黎贡山战场,怒江下游出现的新态势,尚未紧迫到令其南返以应对。

————————————————————

[1]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缅甸作战(下)》,第94页。

[2] 原文为龙字7434、7435,不确。6734部队为113联队,6735部队为146联队。

[3] 《陆军第71军88师加强团平戛战役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一,第212页。

[4] 陈宝文:《反攻腾龙战役亲历纪实》。据《昆明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第103页。

[5] 我开始反攻时,日军56师团在滇西的步兵总兵力约为六个半大队(含配属之第18师团第114联队猪濑第1大队)。为应对第20集团军攻势,松山祐三陆续将总兵力的六分之五左右投入在高黎贡山一线,约6000人。参见曹英哲《抗日名将叶佩高》,第100页。

[6] 邓贤:《大国之魂——中国远征军滇缅征战纪实》,第253页。

[7] 据载,88师缴获文件是21日送达长官部的,但配属该师的美军顾问组获悉后,应有其他渠道呈送。

[8]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缅甸作战(下)》,第89页。

[9] 张组成:《龙陵抗日战争综述》。据《龙陵县文史资料选辑(一)》,第12页。

[10]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丛刊《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下)》,第1505页。

[11] 美国出版战史《中国—印度—缅甸:史迪威军事顾问团》,援引自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缅甸作战(下)》,第81页。实际上,由于滇西的恶劣天候,最终就连蒙巴顿腹案中每日4个师的补给物资,也未能投送到中国部队手中。

[12] 据何应钦与费理斯往来函电6则。载《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军事(四),第414—415页。

[13] 美国出版战史《中国—印度—缅甸:史迪威军事顾问团》,援引自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缅甸作战(下)》,第112—113页。

[14] [美]约瑟夫·史迪威:《史迪威日记》,第211页。

[15]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缅甸作战(下)》,第9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