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饮食习惯:一日两餐主饭,土渣渣饮食文化多元化

饮食习惯:一日两餐主饭,土渣渣饮食文化多元化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习惯一日两餐主饭,晚上加“喝汤”。早饭,10点左右,一般为玉米糁稀饭、沫糊、蒸馍或锅盔,冬季多咸菜,春夏秋多青菜;午饭,下午2—3点钟,以面条为主,有汤面、然面之分,有时也擀臊子面、打搅团鱼;晚饭农忙季节必不可少,农闲季节可有可无,一般以馍菜为主。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白米麦面成为寻常百姓家的主食,搅团鱼、玉米糁、酸黄菜则成了人们饮食的调剂品。本地民间有饮茶习惯。

饮食习惯:一日两餐主饭,土渣渣饮食文化多元化

旧时本地一般人家以小麦玉米为主,兼食荞麦、豆类等杂粮。贫穷人家常以糠菜充饥。习惯一日两餐主饭,晚上加“喝汤”。早饭,10点左右,一般为玉米糁稀饭、沫糊、蒸馍或锅盔,冬季多咸菜,春夏秋多青菜;午饭,下午2—3点钟(俗称晌午饭),以面条为主,有汤面(俗称“连锅面”)、然面之分,有时也擀臊子面、打搅团鱼;晚饭(俗称喝汤)农忙季节必不可少,农闲季节可有可无,一般以馍菜为主。蔬菜常年以萝卜白菜菠菜、炝菜、莴笋、黄瓜、南瓜、苜蓿、芹菜、葱、蒜、辣子为主;偶配豆腐豆芽粉条或挑些野菜,如荠菜、扫帚菜、灰藜、苦苣菜、小蒜、马齿苋。辣子非常普遍,户户备有辣子碗,餐餐不可少,无其他菜时,就吃辣子夹馍。主食棉籽油。食肉以猪肉为主,羊、牛、鸡肉次之。农村贫寒人家,吃饭时多把饭碗端到门口村道上,三五成群蹲在地上,边吃边谝闲传。少数富裕人家,吃饭则讲究高桌子板凳。旧时,农家大多在房前屋后的空庄基地上种菜,自给自足,很少上集镇买菜,若来客或管待匠人,才备“四盘子”招待。

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白米麦面成为寻常百姓家的主食,搅团鱼、玉米糁、酸黄菜则成了人们饮食的调剂品。蒸油花、炸油饼、烙油馍、摊煎饼、摊凉皮、包饺子、蒸包子、臊子面,每顿几个菜极为普遍;逢年过节,婚庆喜宴,大多是“十三花”“四到底”,且讲究全鸡全鱼、海鲜、山珍,萝卜、白菜、豆芽、粉条已不上席露面。

本地民间有饮茶习惯。旧时多饮胡叶子,无茶年代用喝花杏(蜜果树)或苹果树叶子,有客人才泡茶招待。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多喝玉兰、陕青、茉莉花茶。现时茶的品种多了,人们喝的样数也杂也高档了,茯茶是泾阳的特产,旧时多是官引茶,百姓一般喝不上,现时恢复生产,喝的人日渐增多。(www.xing528.com)

旧时,男人大多抽旱烟,一般人家都备有水烟袋、旱烟袋、火纸煤头,专门招待客人。70年代后,抽纸烟(香烟)者日渐增多,但多抽低档烟。80年代后,高档香烟进入普通家庭。

旧时当地水果品种较少,有杏、桃、柿子、枣、苹果、西瓜、梨瓜(甜瓜)等。改革开放后,果园增加,品种增多,加上南方水果的北运量增加,现时人们想吃什么水果超市里都可以买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