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日的中国积极吸纳世界文明的精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源于中国对全世界文明精华的吸取与借鉴,它是当今世界多元文明共鉴的产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把整个人类视为一个共同体,而这正是世界主义最核心的传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古今中外世界主义思想的承续和创新,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一种新的系统性认识,表达出中国与世界同呼吸、共命运的愿望。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

(一)中华传统文化

纵览五千年浩瀚璀璨的中华文化,不难发现以“天下情怀”打造命运共同体乃中国传统文化的轴心,正是“天下情怀”承载着中华民族从历史深处一路走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应时代的要求,回答了现代人类的关切,但是,其文化内核恰恰由东方古老的传统智慧滋养。“天下情怀”是我们的底气所在,家国同构谋求的大共同体,历经千回百折而未曾断裂,如今衰而重振。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第70 届联合国大会上积极倡导:“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不仅是对先贤“天下情怀”的一脉承继,是中国共产党文化担当与时俱进的体现,更为中国人提供了打造21世纪人类命运共同体“合法的文化支撑”。

(二)中国外交经验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揭开古代中外交往的历史画卷,“民相亲”的最强典范非“丝绸之路”莫属。丝绸之路既是亚欧非商贸流通的交通大动脉,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碰撞的桥梁纽带。明初郑和七次下西洋,所到之处不以政治控制、军事侵略为意图,不以经济利益计较得失,而以平等互利、文化交流为使命,广播和平友谊之种。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中国古代人民融通东西,汲取不同文明精华,努力实现从亚洲走向世界的生动尝试。古老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亚非欧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也为21世纪东西方各国的交往沟通做出了成功的示范。

(三)多元文明共鉴

开放包容是中国传统“和”文化的体现。纵观历史,强盛时期的中国总是以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并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今日的中国积极吸纳世界文明的精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源于中国对全世界文明精华的吸取与借鉴,它是当今世界多元文明共鉴的产物。(www.xing528.com)

(四)世界主义思想

世界主义是一种跨越地区、跨越国界、超越民族、超越宗教的,以人类为本、以世界为本的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把整个人类视为一个共同体,而这正是世界主义最核心的传统。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世界主义思想一脉相承,是世界主义思想的当代反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古今中外世界主义思想的承续和创新,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一种新的系统性认识,表达出中国与世界同呼吸、共命运的愿望。

(五)共同体意识

在当今世界政治中,各国为了寻求合作发展也诉诸共同体模式,由此诞生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共同体,如欧洲共同体和欧洲联盟、葡语国家共同体、东非共同体、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东盟共同体等。美国也先后提出构建“大西洋共同体”和“太平洋共同体”,东亚国家“东亚共同体”构想,澳大利亚提出的“亚太共同体”等。尽管已经诞生的各共同体发展程度不一、形式各异,构想中的各共同体在内涵和侧重点上也各有不同。但是,共同体意识和实践都反映了世界人民寻求合作发展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