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的国际主义思想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的国际主义思想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21世纪的崭新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思想所提出的含有新内容的新名词。这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表达的是一种“立足国内,放眼世界的战略含义”。这一界定也反映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实际具有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个层次的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众多的国际场合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赋予其更为鲜明的时代意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的国际主义思想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21世纪的崭新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思想所提出的含有新内容的新名词。这一理念的提出既是为了区分于当今国际社会泛滥的各种国际主义思潮,也是为了在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思想体系中提炼出新的内容。何谓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报告初步阐释了其基本内涵,即“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5]。这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表达的是一种“立足国内,放眼世界的战略含义”。它表明,在国际体系中各个国家的基本行为逻辑,既是国家利益的延伸,也是国际利益的延伸。这一界定也反映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实际具有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个层次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众多的国际场合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赋予其更为鲜明的时代意涵。从国与国之间的中俄命运共同体、中巴命运共同体等,到国与地区之间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等,再到地区性的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世界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不断丰富、特征逐渐显现,面目轮廓已经清晰可见。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正式向世界系统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命题,主张通过“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6]等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形成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也明确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基本内涵。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更是明确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7](www.xing528.com)

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主义理论本质出发,可以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界定如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1世纪初由中国首先提出、倡导并推动的一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际主义价值理念和具体实践。它强调在多样化社会制度总体和平并存,各国之间仍然存在利益竞争和观念冲突的现代国际体系条件下,每一个国家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其核心理念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其理论原则是新型义利观,其建构方式是结伴而不结盟,其实践归宿是增进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就其本质内涵而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整体意识、全球思维、人类观念,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战略目标,是对人类未来发展做出的一项重要顶层设计;就其基本结构而言,这一顶层架构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生态的“五位一体”,并以政治平等互商、经济互惠共赢、文化互鉴融合、安全共建共享、生态绿色持续为基本内容,内含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文明共同体、安全共同体、生态共同体,成为人类重新审视世界的新全球观、解决全球性问题的理念支撑、新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方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