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

文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阿尔山论坛通过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无限魅力,并创建世界文明对话平台,以前所未有的低成本、低代价和高效益、高质量的方式走向极其美好的未来。文化是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精神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文化货币”的流通,优化陈旧的全球化秩序,推动世界历史进程,而文化交往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文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纵观世界,从古至今,从未间断的就是战争,而其根本是文化的冲突与交流。从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社会的意识形态想要发展无不是借助文化的力量,而文明则是人类社会是否进入现代化的标志。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已经步入新时代”,而文化的发展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第一个成立的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政府,将会坚定不移地跟随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的脚步,以一种当样板、做表率的态度,一起走进新时代。

草原文化作为与海洋文化、农耕文化并列世界的三大文化之一,对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内蒙古自治区作为草原文化的发祥地,又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一带”特别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核心地区,而内蒙古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作为草原文化的排头兵,自然肩负起了传承、梳理、保护和发展草原文化的重任。

基金会在长期对草原文化的收集与梳理中发现,草原文化的发展和现代化,是对草原文化保护和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草原文化的根本属性。草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地位举足轻重。传统的草原文化对当时的生活方式、生产经营以及生态保护有着决定性作用。但草原文化也需要发展,需要不断地创新,尤其是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并且步入新时代之后,草原文化更加需要加快更新步伐,跟上新时代的脚步,与当代社会相融合,既要保护传统草原文化的特性,又要完成草原文化的现代化。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观察认识世界、解决人类社会各种问题的总开关、总钥匙、总方法、总智慧、总目标、总途径。阿尔山论坛通过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无限魅力,并创建世界文明对话平台,以前所未有的低成本、低代价和高效益、高质量的方式走向极其美好的未来。

文化是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精神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文化货币”的流通,优化陈旧的全球化秩序,推动世界历史进程,而文化交往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表面上看,共同体的形成似乎总是依赖于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世界通行的重大原则与战略决策也主要体现在国家主体的行为之上。但实际上,只有当这种交往真正依托于“文化货币”的兑换,达到文化的高度时,“命运”的意义才能被凸显,这种共同体背后的价值目标才有可能被更好地实现。

草原上骏马奔驰的场面。对于草原文化来说,它们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草原文化保护发展与现代化的过程中,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从对草原文化的传承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做到对草原文化的梳理、保护与发展。“内蒙古味道”品牌,旨在创新、发展草原美食,在保证其传统特色、味道的前提下,加以改良,让美食精致化、高端化、可视化,把内蒙古特色美食带出蒙古包,带入五星级饭店。而本次论坛闭幕晚宴上的“牛排问题”,更是为内蒙古美食走向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本次阿尔山论坛上,大会主办方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把“草原牧区现代化”作为分论坛议题,邀请国内外专家共同探讨怎样让草原牧区更好地融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让牧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本次论坛以“全球文明对话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大会主题,自然是以文化交流为首,与会嘉宾都道出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展望。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吴旭教授从郑和西洋基督教三贤人(东方三博士)以及《西游记》的故事出发,从历史角度观察“一带一路”,认为历史上早已存在世界三大文明相互拥抱的尝试。

文化的相互交流是促进国家之间关系的润滑剂,通过文化交流相互了解,从而加强更深入的合作。奥地利经济部原副部长约瑟夫·迈耶讲到:“我们不仅要加强在经济、政治、贸易等领域的合作,还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使人们能够尊重各种文化和宗教之间的差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国家和地区都享有同样的权利,承担着同样的义务。”

文明的交流、文化的切磋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南开大学李治安教授从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历史冲突出发,提出了多种文明的相互理解与尊重的问题,并指出地理环境对各种文明的塑造发挥了重大作用,强调了中华农耕文明由于历史地理环境的约束,更多地是与草原文明多次冲撞、融合,然而与海洋文明却存在着长久的隔绝,彼此陌生。

历史就是在这样的互动中滚滚向前,民族就是在这样的碰撞中融为一体。薛惠锋院士讲到,中华民族的“大一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农耕与游牧”“国本与西学”“守土与开拓”的融合所造就的历史聚变,从而奠定了今日中国的样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守土”与“开拓”并举的文化特质,必将代代相传,创造中华文明复兴与转型并举的奇迹。(www.xing528.com)

雪后的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

在文化交流中,独立性是重中之重,中国一定要确保本民族的特色,这样才能让别人更好地接受中国的文化。就中国如何在文明交流合作中确保民族特色和独立性,内蒙古师范大学王来喜副校长在会上作了深入阐述,并介绍了当代内蒙古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矛盾与冲突。他指出,不应该用农耕文化思维来经营畜牧业,不能用农业领域的制度安排来指导畜牧业发展。

张蕴岭教授在大会上讲到,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全球化时代,开放的市场、开放的空间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大的发展成就之一。以前人类的流动要么是战争,要么是饥荒,改革开放后的人才流动是机会平等,这是一个显著的变化。人员流动促进了中国不同文化、不同行为方式、不同思想的交融。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沃特克朗凯特学院安德鲁·来基教授讲到:“通过旅游、教育以及人才的交流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使更多的中国文化得到推广。尽管中美两国的传统、历史不同,但两国通过交流建立了强有力的联系。我们必须维护我们作为人类之间的联系,今天的论坛就是与大家建立联系的绝佳机会。”

媒体是文化交流、宣传、推广的重要载体。史蒂芬·多伊格教授从现代传媒学的视角指出,内蒙古应该加大对外宣传,利用多种媒体渠道,让内蒙古走出去,把内蒙古宣传出去。凤凰卫视黄海波先生也谈到,应该以纪录片拍摄方式为切入点,从文化资源的视角,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阿尔山,了解草原文化、人文特色、风土人情,吸引更多的嘉宾,从而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把阿尔山打造成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通过文化产业升级的方式,提升文化软实力。

对于不同的文化,无论是认知还是认同,文化意识的形成都离不开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也只有在这种跨文化的交往中,才能更好地构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未来图景。纵观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也是文化的交往史,任何一种文化要走向成熟、走向现代,只能通过更深层次的文化交往才能实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洞悉了未来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从全人类的高度上建构了一个最高目的,更传递出一种对更加广泛和深刻的文化交往的迫切期待,也为我们的文化自信走向成熟提供了全新的契机。

文化自信则赋予了中华民族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从容姿态,“一带一路”的多边合作倡议正是这一姿态的主要体现。

文化交流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丝绸之路在古代是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干线,这是目前亚欧大陆由东至西最为便捷的通道。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将中原与西域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贡献。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商品交换时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文化。

人口迁徙和教育都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也有利于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互相了解,发展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合作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对草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做进一步的努力,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走向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