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放包容文化思维: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

开放包容文化思维: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对国际社会期待的积极回应,习近平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新内涵,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中国方案得到全球许多国家政要的认同和点赞。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故事,要着力塑造文明型崛起的中国形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正确方向。

开放包容文化思维: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愈加深入,世界多极化愈加显著,但世界并不太平,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局部战争此起彼伏、恐怖主义时有抬头,全球治理面临难题和困境。面对世界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中国需要发声并担负起大国的责任。作为对国际社会期待的积极回应,习近平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新内涵,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中国方案得到全球许多国家政要的认同和点赞。

以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为核心的中国方案,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全球治理思想的重要体现,这既是一种新的世界观,也是一种新的文化观和新的价值观。它广泛汲取了中华文化的智慧,也积极借鉴了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为人类和平发展、国际关系的有序化注入了新的理念和发展经验,重构了一种不同于“国强必霸”逻辑主导下,西方强国殖民弱国的人类文明交往新模式,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人面向世界的从容自信。

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故事,一定要有世界眼光和现代意识。既要依托中国传统文化“软力量”的吸引力,体现大国心态和文化包容特质,更要依赖文化“软实力”的辐射力,充分展示中国当代文化的创意创新能力。因此,讲故事要体现中国文化的使命担当和价值先导,展示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而不同的包容理念,尤其是作为美美与共内核的“价值共享”的前瞻未来,这是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要遵循的前提。中华民族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只有讲出中国历史发展的真相与源流,才能消除外部世界对中国历史文化及其发展道路的误解,从而增进外国民众对中国历史和传统的亲和力。中华文化主张的“和而不同”处事原则,可以为世界各种利益纠纷与冲突提供实现各得其所的选择。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这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故事,要着力塑造文明型崛起的中国形象。要展示多样化的中国,变“复杂”中国为“多彩”中国,发掘并塑造全面、多元、真实鲜活的人物形象,积极传播那个已在世界中并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多样化中国形象,向世界展现一个多彩生动、担当有为的中国。要讲出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故事,把公平、正义、真理、公道、自由等出于人类良知及理性的共同价值表达出来。在世界舞台上,2016年G20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主题晚会《最忆是杭州》以《春江花月夜》《采茶舞曲》《梁祝》《高山流水》《天鹅湖》《月光》《我和我的祖国》《难忘茉莉花》《欢乐颂》等曲目,所展现的就是一幅幅“美美与共”的画面,艺术地表达了天地和谐、劳动之美、爱情不渝、知音相遇、挚爱祖国,以及向往自由、追求和平的情愫,这些审美共通感和共享价值,就是“命运共同体”的艺术效应。(www.xing528.com)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在文明互鉴视野中以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达成共识,它不是某种强势文化或者文明的单一覆盖,而是凸显文明的丰富多彩、平等、包容的文化价值追求,张扬和而不同的文明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正确方向。

(作者:范玉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