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区变化与人口变迁—《朔城历史》概要

政区变化与人口变迁—《朔城历史》概要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年,匈奴攻代,刘喜弃国自归,刘邦立皇子刘如意为代王。山西中部和北部均为代国领地。文帝三年,复并太原、代为一国,仍称“代”,都晋阳,刘参为代王。不过,此时的刺史部还不是一级政权,到东汉以后,州的建置才被列为地方政权机构。雁门郡辖县14,县均户数为5224户,县均人口为20961口,户均人口为4口。据此,今朔城区境内马邑、阴馆、楼烦三县总户数应为15672户,总人口为62883口。

政区变化与人口变迁—《朔城历史》概要

刘邦西汉,都长安,对地方政区基本上是在沿袭秦郡县制的基础上,采用“郡国并行制”。以长安为中心的原秦国及附近地区划分为15个郡,实行郡县制,对旧燕、赵、齐、魏、楚等地区,采用分封制,建立了9个诸侯王国。在郡和诸侯王国之下,仍设县。

汉高祖六年(前201),以太原郡31县为韩国,韩王信由晋阳(太原)移都马邑。韩王信叛汉,国灭。高祖于次年立其兄刘喜为代王,都代(今河北蔚县),辖53县。同年,匈奴攻代,刘喜弃国自归,刘邦立皇子刘如意为代王。高祖十一年(前196),改立皇子刘恒为代王,都晋阳。山西中部和北部均为代国领地。汉高后八年(前180),代王刘恒即帝位,是为汉文帝。汉文帝分代国为二,封皇子刘武为代王,封皇子刘参为太原王。文帝三年(前177),复并太原、代为一国,仍称“代”,都晋阳,刘参为代王。文帝后元二年(前162),刘参死,其子刘登袭位。汉武帝元光三年(前132),刘登死,子齐义袭位。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代王刘义徙封清河王,代国废,朔境改为汉廷直接统治下的郡县建置。

之后,朔境属雁门郡,郡治善无(今右玉县右卫镇),辖14县。在今朔城区境内有:马邑(今朔城区)、阴馆(今城东南夏关城村,景帝后元三年,析楼烦乡置之)、楼烦(今城南梵王寺村)。(www.xing528.com)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设置13州刺史部,雁门郡属并州刺史部。不过,此时的刺史部还不是一级政权,到东汉以后,州的建置才被列为地方政权机构。

汉书·地理志》记载的汉平帝元始二年(2)的户籍统计,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关于人口数字的文字记载(汉志仅记郡人口及户口数)。雁门郡辖县14,县均户数为5224户,县均人口为20961口,户均人口为4口。据此,今朔城区境内马邑、阴馆、楼烦三县总户数应为15672户,总人口为62883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