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中长期水文预报方法及应用−发展现状

现代中长期水文预报方法及应用−发展现状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代的中长期水文预报是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才开始出现的。这使中长期水文预报获得了进一步发展。长江水利委员会1958年在长江流域建立了短期水文气象预报业务,1962 年尝试开展了中长期水文气象预报业务,1972 年正式组建了专门负责中长期水文气象预报业务和科研的机构。但是,随着预见期的增加,许多影响因素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目前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中长期水文预报仍然处于探索、发展阶段,预报精度还不能满足各生产部门的需要。

现代中长期水文预报方法及应用−发展现状

早在我国汉代就已有关于水文情势长期变化的记载。《史记·货殖列传》有“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之语。反映了当时黄河流域一带旱涝年景交替出现的变化趋势。至11 世纪的宋代,《宋史·河渠志》更载有:“自立春之后,东风解冻,河边人侯水,初至凡一寸,则夏秋大汛当至一尺,颇为信验,故谓之‘信水’”。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由前期水文情况估计后期水文趋势的意思,标志着长期水文预报进入了萌芽时期。

近代的中长期水文预报是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才开始出现的。“世界天气法”首先应用于尼罗河下游的春汛洪水预报,其后又较广泛地应用到欧洲与北美一些国家。20 世纪30年代,中国气象学家涂长望根据前期东亚大气活动中心的特征作了预测后期长江水文状况的研究。50 年代,内蒙古自治区水文总站根据杨鉴初1951 年提出的“历史演变法”作了黄河的长期预报系统;原水电部水文局分析了高空气象因素对后期水文情势的影响,研究了华北地区中小河流的中期预报;长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根据东亚大气环流的前后演变规律作了长江的长期水文预报。这些方法在中国的其他流域或地区也相继得到应用。60年代以后,由于气象学、海洋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新的探测手段的出现,进一步发现了一些影响江河水量变化的因素。概率统计的发展则为揭示水文要素自身演变规律、辨别各种影响因素的显著性以及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工具。这使中长期水文预报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水文预报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有正确的短期预报,而且要求有预见期更长的中长期预报;不仅要求定性预报,而且要求定量预报。实际上,从防洪抗旱的指挥,大中小型水利、水电、水运工程的兴建、管理运行直至国防建设,都要求水文部门能提供预见期长、准确性高的中期与长期预报。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全国自1958年以来已有十多个流域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文局以及为数更多的地区水文分局、水库管理单位以至基层水文测站都逐步开展了这一工作,并在防洪抗旱斗争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www.xing528.com)

长江水利委员会1958年在长江流域建立了短期水文气象预报业务,1962 年尝试开展了中长期水文气象预报业务,1972 年正式组建了专门负责中长期水文气象预报业务和科研的机构。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长江流域的长期水文气象预报在70 年代开始开展北太平洋海温、青藏高原热状况、太阳活动和大气环流季节变化与长江流域水旱关系研究与预报应用的基础上,已经进入物理统计分析的新阶段,注重分析和研究预报因子与长江旱涝的物理关系以及旱涝气候的历史变化规律。与此同时,我国其他流域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部门也进行了本流域和本省(市)的长期水文气象预报物理统计分析研究,而不再是单纯的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

但是,随着预见期的增加,许多影响因素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目前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中长期水文预报仍然处于探索、发展阶段,预报精度还不能满足各生产部门的需要。一般来讲,大面积旱涝趋势的定性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定量预报的误差还较大,特别是对特大的洪涝、干旱还缺乏有效的预报方法,需要多学科共同协作,进一步研究影响水文过程各种因素的物理本质和它们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引起大旱大涝的环流异常状态及其演变规律,加强多模型比较研究和适用性研究,是提高中长期水文预报的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