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8年,明朝发兵15万,在蓝玉的统率下,深入蒙古腹地突袭了北元大汗的营地。这次突袭使北元大汗在军事经济方面损失惨重,使北元大汗直接指挥的军队、直接拥有的财富丧失殆尽,给以后北元政局带来了重大损失和深远影响。
这次北元大汗在军事上的失败,使大兴安岭以东的蒙古诸部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活跃在白城一带的辽王阿扎失里、会宾王帖木儿等在深感恢复元朝无望的情况下,为了保存实力,于1388年遣使降附明朝。在距城四家子古城西南20公里、洮儿河右岸、洮南市二龙乡兴义村哈森查干屯东西两侧的两处明代遗址,极有可能为阿扎失里受降地。
辽王阿扎失里率部归附明朝后,明朝政府为了加强对今天的白城及周边的内蒙古兴安盟地区、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等这片广大地区的管辖;在故元建置的基础上,于1389年置泰宁、朵颜、福余三卫。阿扎失里为泰宁卫指挥使,塔宾帖木儿为指挥同知,海撒舅答奚为福余卫指挥同知,脱鲁忽察儿为朵颜卫指挥同知,并诏令三卫“各领所部,以安畜牧”。
兀良哈三卫初设之时,以泰宁卫为首,其首领辽王阿扎失里系成吉思汗四弟帖木格·斡赤斤后裔子孙,家族地位显赫,实力雄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三卫唯泰宁马首是瞻。泰宁卫因元之泰宁府(延祐二年置)泰宁路(延祐四年置)而得名。
兀良哈三卫设置后,明朝皇帝为了有效地管辖和笼络这些新归附的蒙古王公贵族及东北地区的其他少数民族,在元代驿站的基础上,又开辟了一些其他驿路,以确保“使命往来”及时。据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杨旸先生主编的《明清东北亚水陆丝绸之路与虾夷锦研究》一书记载,明朝为了确保“使命往来”,转输奴儿干各卫缴纳的“岁贡”和朝廷赏赐“布帛”诸物,在奴儿干都司辖境内主要建立了6条交通线。其中“海西西陆路”草原古丝道的最大集散地之一,就是泰宁卫。(www.xing528.com)
明朝初期,兀良哈三卫一直在东辽河以北的洮儿河、绰尔河、乌裕尔河及嫩江流域驻牧,为明朝起着“东捍女真,北捍蒙古”的藩屏作用。1426年至1449年间,兀良哈三卫大举南迁,其主体部分已由原驻牧地迁至接近经济、文化较发达的辽东汉族地区的辽河流域,并逐渐南迁至长城脚下。
随着兀良哈三卫的南移,城四家子古城的区域中心地位也逐渐失去。古城和它昔日的辉煌一道被渐渐掩埋在黄土之下,成为今天白城地区境内的一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四家子古城遗址。
采访专家:宋德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