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吉林往事:三进舒兰城,组建抗日义勇军

吉林往事:三进舒兰城,组建抗日义勇军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萧军和马玉刚、方靖远初步计划以这个补充连为核心,再联合另外几个连,把这一整营队伍拉起来组织一支抗日义勇军。原来一个已被撤职的营副和两个驻舒兰城内的留守连连长早已被投敌的伪吉林省长官熙洽委以劝降重任,他们早有准备,所以萧军和马玉刚的行动很快败露了。

吉林往事:三进舒兰城,组建抗日义勇军

“1928年春,萧军结束了在沈阳东北陆军讲武堂所属宪兵教练处为期8个月的学习,以第二名的成绩顺利毕业,到哈尔滨去做实习宪兵。”王力对我们说。后来,他又应在吉林当骑兵时结交的朋友王宜之之邀,来到舒兰驻军东北陆军六十六团二营营长马玉刚处。

王宜之比萧军大了八九岁,辽宁省辽中县人,是一个爱国志士。不久,萧军又在吉林骑兵营时认识的朋友兼战友、已经顺利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的方靖远的帮助下,顶替了一个中途退学学员的名额,进入了东北陆军讲武堂。

1928年9月,萧军离开舒兰来到了沈阳北大营。进入东北陆军讲武堂本校炮兵科后,到1930年夏,军事课程全部学完,并且通过了结业考试。然而就在毕业前夕,萧军的勇武性格在特定的情形下再度迸发,因替同学打抱不平殴打了队长,结果又被开除。后来他到东北军二十四旅做过见习官,又到东北宪兵教练处任过少尉军事及武术助教。

萧军和方靖远在江南公园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使萧军猛然觉醒,民族兴亡与国家荣辱的大幕被猝然揭开,也促使他第三次来到舒兰。面对日军进犯,萧军对于东北军的不抵抗感到非常气愤,一颗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准备“揭竿而起”,这才是萧军的真正性格。

萧军在自己供职的沈阳东北宪兵教练处发动学员组织抗日游击队失败后,就愤然离开那里,住进了沈阳工业区。然后,他怀揣一腔爱国热情再次来到了舒兰。他希望舒兰这个由陌生到渐渐熟悉起来的小城,能够成为他的战场和舞台,因为毕竟在舒兰,他曾经获得过无穷的力量和觉悟

舒兰驻军东北军六十六团二营是一个步兵营,共有四个连,两个连驻扎在外地,两个连留守在县城中。但这四个连都不是马玉刚营长的嫡系部队,他自己刚刚建立起来的补充连人数不多,又驻扎在几十里以外,所以他掌控起来并不能得心应手。

萧军这次来到舒兰,是抱定了“不成功,则成仁”的态度的。这时方靖远早已从沈阳东北陆军讲武堂顺利毕业,受舒兰驻军马玉刚营长函请到他的营部担任副营长。萧军和马玉刚、方靖远初步计划以这个补充连为核心,再联合另外几个连,把这一整营队伍拉起来组织一支抗日义勇军。萧军想得很周到,他让方靖远先到哈尔滨同中东铁路护路军司令丁超、东北军十六师师长李子铎、东北军三十四团团长冯占海进行联络。丁超、李子铎和冯占海都主张让马玉刚一营队伍先向北转移,集中兵力共同抗日。(www.xing528.com)

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组织经验,他们的行动失败了。原来一个已被撤职的营副和两个驻舒兰城内的留守连连长早已被投敌的伪吉林省长官熙洽委以劝降重任,他们早有准备,所以萧军和马玉刚的行动很快败露了。在双方势力的较量中,萧军和马玉刚陷入了极其被动的局面。马玉刚收到两个连长的威逼信,声称要他交出营长职务和一切财产,限于当夜十二点以前同家人离开舒兰县城,否则就要进行包围、格杀勿论等等。

萧军认为,马玉刚早就应该处决那个营副和两个已露出投降端倪的连长,结果马玉刚心慈手软,终于酿成后患。他仔细研究了一下“战书”,觉得纵有万般无奈,也只能接受退走的条件。毕竟他们的核心力量就是十几个人,其中一半以上是妇女、老人和孩子,而且只有十几支大枪和短枪,所住的地方又没有任何可以作为防守的“堡垒”,直接对抗是毫无用处的,不如“留得青山在”,重新积蓄力量。

据说当时舒兰县县长袁庆清也从中进行过调停,叛军最后做出了让步,允许萧军他们用几辆大马车和马匹作为交通工具离开,还可以带几支长枪和短枪作为路上自卫武器

萧军他们在叛军的监视下,离开舒兰逃往哈尔滨,他给舒兰留下了一声长叹和一个孤独的英雄背影

失败并没有扼杀萧军心底的愿望,他准备再找机会参加抗日部队打游击。在哈尔滨,他曾投身于冯占海的抗日队伍。在哈尔滨保卫战失利后,冯占海率部南下,萧军留了下来,暂以三郎为笔名写点文章糊口。不久他结识了被困旅馆萧红,他们一起走上了左翼文学创作道路,并演绎出了东北文坛史上一段不朽的佳话。

萧军和萧红

采访专家:王 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