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吉林往事:哺育浓墨重彩的东北人文景观

吉林往事:哺育浓墨重彩的东北人文景观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千年运粮古道,伊通河不仅在东北运输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里也汇集了清代以来东北重要的人文景观。东北大御路及驿站反映了清廷交通文化及习俗,是伊通河流域重要的旅游景观。东北为清朝龙兴重地,祖宗肇迹兴王之所,始修于1670年的柳条边,是清王朝入关定鼎北京后,为防范外族进入,固存本族风俗,在东北地区设置的一条封禁线,是东北的一道绿色长城和重要人文景观。

吉林往事:哺育浓墨重彩的东北人文景观

作为千年运粮古道,伊通河不仅在东北运输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里也汇集了清代以来东北重要的人文景观。

明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中,有叶赫和辉发两部发祥地在伊通河畔的璋地。“璋”,满语意为两山间的狭隘地带。这里东西山间约有五里,伊通河由此南北穿过。

伊通河上游东西连接吉林西围场和盛京围场的一部分阿木巴克围场,是过去供朝廷打猎的地方。如今围场边缘残存边墙,场内留有封堆、烽台、老营房等遗迹和飞禽走兽出没的生态环境

横跨伊通河有东北大御路和东北柳条边。大御路又称“大御道”,是1681年清廷开设的一条由京师(北京)皇华驿经盛京(沈阳)至吉林乌拉的驿道,专为传递皇帝圣旨及官文用。其间设驿站37处。东北大御路及驿站反映了清廷交通文化及习俗,是伊通河流域重要的旅游景观。(www.xing528.com)

东北为清朝龙兴重地,祖宗肇迹兴王之所,始修于1670年的柳条边,是清王朝入关定鼎北京后,为防范外族进入,固存本族风俗,在东北地区设置的一条封禁线,是东北的一道绿色长城和重要人文景观。柳条边设20个边门,其间有168个边台,昔年柳条边伊通河门在伊通河西,今为新立城水库所占,是经靠边王、靠边吴、靠边孙连着净月潭柳条边的重要文化景观。同时,伊通河又是历史上重大战役的交会点。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曾在伊通河畔大破辽主天祚帝,并于梅河口西南41公里的半截山上留下庆云摩崖石刻,成为辽金战争的见证。明太祖朱元璋手下的大将军冯胜曾率领二十万大军,于农安伊通河畔全歼金国在东北的残余势力,确立了明王朝在东北的统治。

在如今的南关大桥旁的伊通河边上,曾经名噪一时的艾家店胡同已经不复存在。当年,它代表了长春宽城子时期一个重要的历史走向。艾家店整个胡同都是大车店,它显示了长春市最早的一种特征。艾家店大车店留下的历史遗存在长春的历史记忆中非常鲜明。像艾家店胡同、艾家店大车店、东发合、鼎丰真、老茂生等这些都形成了长春最早期的一些字号,所以这些文化的覆盖性增添了伊通河的人文性。在伊通河的上游还有王家哨、张家哨、潘家哨,这些哨口说明当年水非常大。流水非常猛的地方叫哨,是一种险滩,这证明伊通河上游当年有很多险滩。

南关大桥旧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