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桥涵施工与养护:桥面系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

桥涵施工与养护:桥面系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桥面系工程施工包括:湿接缝施工,泄水孔,防水层,保护层,防撞墙,电缆槽的竖墙、遮板,人行道板的栏杆、立柱和挡板,接触网支柱,伸缩缝等项目。① 采用凿除或用水泥砂浆进行找平,使其表面平整,无凹凸不平、蜂窝及麻面。② 四级以上强风天气不宜进行桥面防水层施工。保护层断缝设置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并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将断缝垫实、垫满。

桥涵施工与养护:桥面系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

桥面系工程施工包括:湿接缝施工,泄水孔,防水层,保护层,防撞墙,电缆槽的竖墙、遮板,人行道板的栏杆、立柱和挡板,接触网支柱,伸缩缝等项目。

1.桥面系施工工艺流程

(1)桥面系施工工艺流程。

湿接缝施工(组合梁才有)→安装竖向泄水管→防撞墙施工→安装横向泄水管→预制与安装遮板→边、竖墙及接触网支柱施工→防水层铺设→保护层施工→伸缩缝安装→预制与安装栏杆→预制与铺设人行道板。

(2)注意事项。

① 为减轻梁体吊重、保障结构的整体性,同时,为避免架梁时运梁车、架桥机行走破坏防水层及保护层,防撞墙、电缆槽的边竖墙、接触网支柱及防水层、保护层等桥面系工程,待桥架梁完成后进行现场施工;

② 在梁体预制时,按图纸要求预埋接触网锚固螺栓、预留泄水孔等;

③ 电缆槽盖板、遮板、人行道挡板在梁场预制,所有钢筋、混凝土等施工按设计和现行规范要求施工;

④ 构件安装前逐块检查,安装时采用挂线控制,保证构件安装位置正确、外轮廓清晰、线条优美。

2.桥面防水层施工

为保证防水层的铺设质量和节省防水涂料,在梁体施工时,加强梁体桥面的质量控制,桥面基层表面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1)防水层施工前准备工作。

① 采用凿除或用水泥砂浆进行找平,使其表面平整,无凹凸不平、蜂窝及麻面。

② 用水泥砂浆找平时,基底应清洁、湿润,在水泥砂浆中添加适量类似107胶的水溶性胶粘剂,以增强水泥砂浆与基底的连接。

平整度用1 m长的靠尺检查,空隙只允许平缓变化且不大于5 mm。

④ 防水层施作前须清除基层表面的浮碴、浮灰和积水。

(2)防水涂料。

① 防水涂料组成按使用要求配制,搅拌时不得加水并采用机械方法搅拌。

② 防水涂料要随配随用,配好的涂料在45 min内用完,并在使用过程中间断搅拌以防沉淀。

③ 防水涂料涂刷均匀,不得漏刷,一边涂刷一边铺贴防水卷材,防水涂料涂刷厚度为2 mm。

(3)防水卷材。

① 防水卷材搭接时,搭接宽度不小于8 cm。

② 铺贴时,应用刮板将防水卷材推压平整,并使防水卷材的边缘和搭接处无翘起,其他部分无空鼓。

③ 防水卷材铺贴完毕并符合各项要求后,用防水涂料进行封边。

④ 防撞墙、内边墙、端边墙内侧,以及防水卷材的周边往里8 cm应涂刷防水涂料的部位均进行封边,其涂刷厚度均不得低于2 mm。

(4)泄水管。在进行封边工序的同时,对泄水管的进水口涂刷防水涂料,并与封边涂层接好茬,防水涂料应涂刷到进水口往里不低于3 cm。涂刷厚度为2 mm,涂刷均匀。

(5)其他。(www.xing528.com)

① 防水层施工完后铺保护层前,避免人员在桥面上走动、抛掷重物。涂刷后24 h内须防止霜冻、雨淋及暴晒,不得使用风扇或类似工具来缩短干燥时间。

② 四级以上强风天气不宜进行桥面防水层施工。环境温度低于0 °C时,采取保温措施。

③ 为改善涂料的稠度,可在搅拌的同时加入聚氨酯防水涂料重量的3%~8% 的二甲苯或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或采用间接蒸汽预热,严禁采用明火加热。

3.桥面保护层施工

防水层完全凝固后,进行保护层施工。保护层施工要避开高温和大风天气,以防止失水太快,致使表面无法及时收光形成早期裂纹。

保护层纤维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技术条件要求,配合比由试验确定。搅拌纤维混凝土时,各种材料按重量计,并且计量偏差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搅拌时间不少于3 min,并应搅拌均匀。

纤维混凝土随拌随铺,在一个区段内的铺设连续进行,不得中断。拌和料从搅拌机中卸出到浇灌完毕,所需时间不超过30 min,在浇注过程中严禁因拌和料干涩而加水。铺设过程中采用平板式振动器进行振捣,注意捣固密实并无可见空洞,压平表面竖起的纤维;为保证桥面排水畅通,在保护层施工时,注意桥面排水坡的设置,同时根据泄水孔的位置设置一定的汇水坡。

保护层进行二次收光,对纤维混凝土进行早期潮湿养护,并保持一定的养护温度,避免冻融、过冷、过热。保护层断缝设置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并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将断缝垫实、垫满。

保护层施工时,其施工用具、材料必须轻吊轻放,严禁碰伤已铺设好的防水层。

4.电缆槽施工

电缆槽由竖墙和盖板组成,电缆槽盖板在梁场预制后现场安装。箱梁预制时在电缆槽竖墙部位预埋钢筋,采用混凝土现浇。

5.钢筋绑扎

桥面现浇部分混凝土钢筋采取胎架绑扎,胎架由型钢制作,按照钢筋位置作纵横向分布筋定位卡具,绑扎时通过间隔器和定型垫块控制钢筋相对位置及保护层厚度。

6.混凝土浇筑

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立模时,先调整基层高程,用水泥砂浆抹平,模板接缝用橡胶条密封,保证不漏浆;模板设对拉杆,保证不斜不歪,满足垂直度和线形要求。

预留泄水孔,位置准确,保证质量。

断缝采用抽拔钢板模型预留,混凝土浇筑后4~5 h抽拔,保证其线形。

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运输车运输,采取分层分段进行浇筑,以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予以覆盖,并洒水养护。

遮板、盖板采用现场预制施工后运抵桥跨安装成形,遮板、盖板模板严格按照尺寸进行加工,并密封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漏浆,拆模时保证棱角分明,并满足工程技术规范对预制构件的质量要求。

7.接触网支柱

一般的铁路桥是在墩顶设置,而高速铁路桥梁是在梁上设置。具体方法:在需要设置接触网支柱的地方预埋接触网基础螺栓即可。

8.人行道立柱、挡板、遮板和盖板

在梁预制场定点预制,运到现场进行安装。

9.桥梁综合接地装置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的电气化铁路和客运专线(高速铁路)列车运行速度高、牵引电流大、短路电流大、行车密度高,导致钢轨电位急剧升高,从而造成钢轨电位要比既有的电气化铁路高得多,并对旅客及某些电气设备的安全构成威胁,因而采用梁体钢筋、墩(台)顶实体段钢筋、墩(台)身钢筋、承台(或扩大基础)钢筋、桩基础钢筋等焊接成一电流通路,将电流引入大地。综合接地钢筋一般采用直径16 mm的圆钢钢筋混凝土内直径大于或等于16 mm的结构钢筋可以替代作为综合接地钢筋,形成梁体→墩(台)身→基础→地基的电流通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