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浮梁县农民扫盲运动,农民课本,1949年展开的冬学运动

浮梁县农民扫盲运动,农民课本,1949年展开的冬学运动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程光辉浮梁县解放后,人民政府为了扫除农民中的大量文盲,于1949年冬月,在全县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冬学”运动。由乡政府聘请当地的知识人员担任义务教师,并动员所有的农民前来学习。所用的是农民课本。这些农民们,新中国成立前多数受国民党政府迫害,故而学习情绪空前高涨。同时,县成立“浮梁县扫盲委员会”,领导全县开展扫盲工作。他工作非常负责,办事严肃、认真,对扫盲工作特别关心。

浮梁县农民扫盲运动,农民课本,1949年展开的冬学运动

程光辉

浮梁县解放后,人民政府为了扫除农民中的大量文盲,于1949年冬月,在全县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冬学”运动。由乡政府聘请当地的知识人员担任义务教师,并动员所有的农民前来学习。所用的是农民课本。在教学中,视学员们的接受能力而定,不硬性规定学习任务,只采取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的方法逐渐增加页数,半文盲学员抄写课本为作业,教师有时抽查和个别补课。那时还没有电灯,均由学员们自带煤油灯和菜油灯前来学习,黑板前的“满堂红[指铁皮做的多灯芯头的油灯]”,则由村里供给。冬月的夜幕很早就来临,晚7时许,开始上课,两小时后放学,有的也会延长一点时间。这些来自全村的男男女女,聚集在一个地方,都感到机会难得。他们的快慰心情溢于言表。这些农民们,新中国成立前多数受国民党政府迫害,故而学习情绪空前高涨。

但是,由于扫除文盲工作是在每年冬闲时间进行学习,开春以后就停下来,到第二年的冬天时,大部分忘了,无法巩固学习的成果,因此中途退学的现象时有所见,到后来,逐渐地流于形式。

约在1951年冬至1952年春,县文教科示意旧城的完小,开办了一所农民识字班,坚持每晚两小时的教学。这个识字班的学员,多数是各村干部中文盲,对他们进行培育,是要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使之提高工作效率。为了搞好这个识字班,完小的教师采取了重点包干的办法。如旧城南门片(村)的龙少子,原是雇农出身,一字不识,土改时当上了村领导干部。当时包干他的教师是完小的方华良。由于龙少子的文化基础太差,方老师每天傍晚就去他家跟着教他,并用粉笔在他家的门上写上“门”字,木桶上写上“桶”字,鸡埘上也写上“埘”字。总之,他家里所有的农具和家具都写上了如“犁”“耙”“轭”“盘”“钵”“缸”等字,逐一教读。

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的文化教员祁建华同志,曾经创造了“速成识字法”,利用国音字母拼音做“拐棍”,在部队中对战士们进行识字教学,据说效果很好,因此,江西省政府令县文教科在农村中推行这一“识字法”,并拨给扫盲专用经费,还通知文教科派遣一名工作人员去省学习。1952年初冬,臧承远被派赴省。臧承远学习回县后,于同年农历十一月上旬,由县文教科在市小港嘴的一所公共房屋中,举办了一期“浮梁县工农业余教育师资训练班”,时间是两星期,由文教科主办科员许永泉主持,臧承远任教,学员100余人。学习内容是要学会“夂()冂匚……”等37个国音字母和熟练拼音。结业时,由县文教科分工作,其中90%为专职教师,领国家工资脱产任教,其余为义务教师,不脱产任教。

同时,县成立“浮梁县扫盲委员会”,领导全县开展扫盲工作。

我当时被分配到查村。由于该地的自然村比较分散,不具备办学条件,我又被调到墩口。

墩口是个比较大的村庄,乡政府设在上村街头。乡主席鲍水泉是个年轻有为、工作能力较强的青年干部。他工作非常负责,办事严肃、认真,对扫盲工作特别关心。在乡政府召开会议时,他亲自布置任务,并对我们的生活做了具体安排。在他的领导和关怀下,墩口村的“速成识字班”不到两天就在村口南头余屋中正式成立。校牌挂出后,当晚就有不少农民前来报名,第二天更多,不到两个小时,报名者总共42名。当天上午,他们纷纷地把家里的旧式木桌和板凳陆续搬入学校,下午由村干们拿来石灰水粉刷教室,并向当地小学借来1块黑板,放在横头的条桌上。我又把带来的红绿纸,写了十几条标语贴在教室内外的墙壁上,再把一盏“满堂红”的煤油灯吊在黑板前,至此,这个“教室”已经布置得焕然一新了。晚饭后,有不少人打着火把,就如迎龙灯似的人群先后走来。上课前,我讲了十多分钟话,无非是要求他们学好文化,好为人民服务。之后,开讲夂()冂匚……”37个国音字母。这时,“夂()冂匚”之声,响彻全村的每个角落,不少儿童和老年人也纷纷前来赶热闹。以后在课前、课间,都要唱一唱注音字母歌。三天后,字母全部教完,然后进行复习。在复习中我抽试了20余人,大部分发音很准,部分没有完成任务的学员,由学习较好的同学用包干的办法为他们补课。一星期后,37个字母,90%以上的学员,全部熟练了,接着再开始学习拼音。当时的教材,是上面发下来的《农民识字课本》,里面共有1800多个生字,约一个半月时间,共教300余字,测验时,采取逐个点认的方法,然后公布成绩,至腊月27日才宣布放假。

速成班从开始到结束时止,学员们很少有缺课的现象,个别学员即使偶得微恙,都能坚持学习。乡农会主席鲍水泉的爱人老马,学习非常积极,从不缺课,对我们这个识字班无形中起了推动作用。洪土水,原是雇农出身,全文盲,由于他非常好学,就连上山打柴或在地里干活,也要随身带课本复习,从不放松,因此进步很快,不久,他的学习成绩在文盲学员中已经名列前茅了。我离开那里两年后,听人说他已经当上了生产队的会计。(www.xing528.com)

1952年农历正月初三日,我匆匆赶赴新调的臧湾报到。走之前,墩口“速成班”的学员们都不让我走,村干们也在留我,但是组织分配,我不能不服从。当我路过墩口时,学员们争着要送我去臧湾,并为我背行李。走到村口,我对他们说:“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这才把他们挡回了村。

我来到臧湾的乡政府报到后,又赶到府前的乡政府报到。这次任务是要负责臧湾和府前两个“速成班”的教学工作。这两地路隔两华里,我两头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和乡领导商妥,就地物色了几个知识人员,由乡政府下聘,请他们为臧湾“速成识字班”的义务教师。这次聘用的共有6人,他们在荣誉的感染下,工作非常积极。

府前的“速成班”,校址环境和其他条件都比臧湾好,学员们在课堂的纪律和礼貌也比臧湾强。因此,我决定把那里作为重点班试教,准备总结经验,然后推广。由于臧湾的师资力量雄厚,我只是每隔两天才去看一看。为了搞好府前的“重点班”,又和乡领导商妥,聘请本村的知识人员程某等和学员中学习成绩较好的3人为义务教师。这个班共有学员三十七八名,有3个义务教师,加上我在班上的时间又比较多,因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不久,学员们的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60%的学员还没有认完1000字,而40%的学员已经能够写简单的条子和十来个短句子的作文。在此情况下,已经不能统一上课,于是我们就用两块黑板,分头对着挂放,同一教室里分作两班上课,40%与60%的学员背面而坐,中间放开一条夹道,以便教师们来回照应。教师分工方面,程老师教生字班,我教另一班的写作和词语,新培养的义务教师为辅导员。这是府前班学习劲头最高时期。

1953年5月间,县扫盲委员会的程正林,专程来府前听课,他见这个班的农民学员,在上课时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以及上课前后整齐的动作等情况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也是翻身农民迫切需要文化翻身的表现。

1953年暑期,全县的扫盲专职教师集中到景德镇开会。会议的中心是“整顿扫盲工作”。整顿的结果是“简员”。今后每区只留用1名专职教师,负责全区的扫盲工作,谁愿意留下的自动报名,当时第三区留下了我。会议结束后,于是我又满怀信心地奔赴臧湾。打从那时起,我的工作范围也扩大了十几倍,从马家、府前、臧湾起点,至墩口、寿溪坞、渭水、坑口、港口、王港、六村坂,直到汪家山为止。

1953年5月,区扫盲中心校长宁钦赏同志秉承上面的指示,召集全区的专职老师在旧城区政府开会评模。县扫盲委员会负责同志臧承远主持。评定结果,我被评为全区的扫盲模范教师。

1954年4月,县扫盲委员会被撤销,我也就转业回家生产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